与传统“象牙塔”内人士不同的是,这些与会高校的专家学者,都是来自已在长沙创办技术转移中心的全国知名高校,他们对长沙科技产业的关注和投入,毫不逊色于硕果盈枝的本土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长沙市委、市政府日益完善的政策鼓励与引导下,他们对于助推长沙经济与社会的贡献,将在新的一年更多呈现。
两“姊妹花”揽金2000余万元
作为首批在长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的中国著名高校,截至去年底,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这对名门“姊妹花”在长沙“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和高端人才培养等领域成就不俗,项目合作金额累计已逾2000万元。
近三年来,借助项目对接、企业节能减排诊断、国际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及研究生就业实践等渠道,清华大学将创新成果和人才不断向长输送,技术合作项目金额已逾1000万元。目前,长沙众多围绕节能减排做文章的科技企业,已将技术创新根植于清华大学等知识大本营,与此同时,长沙还先后与清华大学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并协议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引领长沙未来发展埋下伏笔。
在上海世博上亮相的“桃花源”令世人难忘,主持上海世博会湖南馆项目设计的幕后功臣,便来自清华大学。与此同时,由“水利湘军”中水顾问集团长沙勘测设计院承担的新建水利项目,由“医药新秀”湖南福来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半合成抗生素酶的分子改造、表达及性能评价研究”,以及新材料领域“黑马”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启动的氧化锆基耐磨材料陶瓷粉体制备,均通过借智于清华大学,为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打造了新支点。
无独有偶,以对“两型社会”研究见长的同济大学,借助在长创建的技术转移中心,用足其跨学科与复合型科研优势,率先筛选出一批环境工程、交通工程、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城市规划和工程机械等方面成果,并结合长沙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需要,推进成果与产业的对接。据同济大学长沙两型社会办公室主任孙海浩介绍,仅2009年一年,该校在长沙承担的科研服务课题就有21项,承接科研项目金额逾千万元。2011年,同济大学与长沙交通疏导四期合作项目将全面展开,与此同时,还将为长沙制造提供系列高端技术培训。
目前,该校已派专家常驻长沙推动技术转移,并着手建立长沙企事业单位服务专家库,已有46家企业进入科技对口联系环节,其中,与湖南长沙康民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已就“帝视内窥镜”项目合作达成意向并已签订协议,与某化工企业的技术开发合作洽谈推进顺利,有望在2011年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