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方为何不受舆论偏袒
从警方提供的打人滋事者的口供来看,病患家属确实是因为太悲伤,一时冲动动手打伤了医生。但岛城舆论却没有发出应有的“一边倒”的声音,事发后有不少市民发出对医院的声讨:且不说申请事关性命的大病报销手续繁琐,就是一些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冷漠,为了挣取回扣夸大治疗,也着实伤透了大家的心,家属不理解院方从而出现过激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以此为诱因,医疗卫生方面长期存在的药价贵、就医难、医生“收红包”等问题也再度引起热议。
显然,长期以来医院的公众形象和公信度的下降,使得原本就“剪不断理还乱”的医患纠纷更容易升级,因此,避免医患纠纷不但需要患者家属们的理解和理智,医疗卫生部门加快改革步伐,为百姓提供公平的就医机会、合理的卫生服务才更为关键。
缓解医患纠纷需多方给力
此前,市卫生局规定各医院要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或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院投诉管理工作,采取医疗纠纷风险分级处置的方法。如果再出现打错针、输错血、不小心把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等医疗事故时,医政人员就可以据此对其进行合理负责的处理。
而针对这次严重的医疗纠纷事件,1月6日青岛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通知》,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以任何理由、任何手段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要求严厉打击“医闹”违法犯罪行为,八类情形要及时报案,玩忽职守人员要依法处分,对涉及“医闹”的刑事、治安案件,应当加大侦办、查处力度。
正常抢救却遭大打出手
据了解,这位病人是从即墨某医院治疗10天,病情加重后于2010年12月31日转到东部市立医院治疗的。经过常规输液吸氧治疗后,病情仍无明显缓解,而且进行性加重,血气分析显示血二氧化碳压达90%以上,正常人在40%以下。二氧化碳储留的后果就是可致病人意识渐渐模糊甚至昏迷,即所谓的肺性脑病,有效的措施就是尽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刘医生是位很有经验的医生,已是副主任医师,在急诊工作很多年,曾经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病人。看到病人呼吸越来越微弱,意识越来越模糊,他当机立断,给予病人气管插管,病人这才缓过一口气。
然而眼见病人病情加重情绪激动的家属们,一看病人插管了就觉得是刘医生救治不当造成,完全不听医生解释就大打出手。病患不幸离世后,1月4日,患者家属一行30余人以乞灵为名再次到市立医院东院区门诊大楼前滋事。
截至目前,经市南公安分局立案侦查,警方已将涉嫌殴打医生并滋事者董某、李某等4人依法以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患者家属表示,当时一看老人病情恶化脑子就蒙了,情绪失控打伤了医生,并称他们去医院烧纸是为了给老人引灵,初衷并非是要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