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好得出乎意料。
2008年投资中信医药时,NEA和蒋晓东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医药投资从来不能指望立马见效,蒋晓东说,他们的投资理念都是不求未来3年会怎样,但求未来十年会成长成好公司。这也是NEA旗下基金存续周期长达12年的缘故,因为其中有一半投资于医药领域。
但时隔仅仅2年,其就迎来了收获期。
2009年底上海医药集团发布公告: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实业医药科技集团,收购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 II持有的CHS2.63354%的股权,同时与百奥维达中国基金、礼来亚洲风险基金和NEA基金就其持有的CHS55.45%的股权达成不可撤销的排他性收购协议。
注册在开曼群岛的CHS,其实质性资产即为中信医药。尽管这笔并购案还在路上,但其约40亿元的交易金额已经创下了国内医药商业领域的收购之最。
这种局面,并非2008年所能想像的。
国药控股的上市,对这个市场的起爆作用出人意料。NEA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蒋晓东说。2009年9月23日,以国内医药分销龙头概念在港股挂牌交易的国药控股,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追捧。发行市盈率为24.6倍,前段时间更高达近58倍。当时市场人士描述,若想抢到国药控股的股票,需提前很久、重金部署。这也引爆了医药流通领域的投资热潮。
就在国药控股上市后不久,复星医药三季报称:国药控股对复星医药的利润贡献额达17.32亿元,对每股收益的贡献则高达1.4元。即使在IPO后,复星医药仍持有国药控股35.28%的股权。
手握近90亿新募资金的国药控股则又加速了行业整合趋势。据估算中国有7000家到12000家医药流通企业;在美国则是3家巨头拥有医药流通市场90%的份额。尽管国药控股这一年多南征北战,但市场格局尚未明确,因其市场占有率仍不到10%。
仍有机会一争高下的状况,促动了同业纷纷跟风。一个特别能说明风向标的案例,即华润医药重组北药收官,形势发生了变化,2年前成立的事情现在不见得成立。
自从2006年12月华润以20亿元收购华源所持有50%的北药股权,但一直未能介入北药的经营管理,北京市国资委甚至在2008年表示出增持北京医药的意愿。事情却在2009年底、2010年初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华润因此能成功重组北药。
由于仍处于缄默期,中信医药各方投资人不愿过多谈及交易细节乃至交易北京,只说他们不过是顺势而为:依托于一个大平台,或许大家都能长得更大。而医药流通业或许又是整个医药投资领域的一个缩影。
整个医药产业就像一个个绞在一起的齿轮,NEA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蒋晓东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