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 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批评奖。
■本报实习生 马玥浩
深圳市作协主席李兰妮写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是寻常之事。但作为一位抑郁症、癌症患者,李兰妮把自己对抗病魔的亲身经历真实道来,且文风幽默活泼,就属罕见了。
对此,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评价说:“我们的文学是讳疾忌医的。在文学作品中,通常是把疾病视作人生无常的写照或者人生旅程的意外。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兰妮的《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与病人李兰妮》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为我们打开心结去面对疾病的幽暗王国,打开了一扇窗。”
直视疾病的客观态度
早在2008年,李兰妮就出版了《旷野无人——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一书,以记录精神病人的真实资料,并唤起社会疗救的注意。今年李兰妮的这本新书,则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延续了纪实与疗救的主题。
谈及此书,李敬泽同样以幽默口吻,说出他对该书的看法:“我也是个病人,我感冒了。前些天开会,只有我一个病人,所以只要谁稍微不舒服,马上就说是我给传染的,我真觉得‘旷野无人’。疾病确实能够让我们觉得孤独,觉得我们是一个被正常的生活世界划出来的人。从感冒到抑郁症,都足以使一个人变成人群中的另类。”
在《我因思爱成病》中,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将宠物狗周乐乐陪伴她与癌症、抑郁症共生的时光点滴汇聚,渗透了宠物疗法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让读者看到了大爱,以及作者的人生体悟。在阅读书中对生活的描写时,我们甚至可以忘记她的艰难。
李敬泽认为,现代人对待病人的态度也是病态的。“当你读到李兰妮和周乐乐这样‘正常’的生活的时候,可以让我们以一个更平易的眼光,去面对生命中的病与爱。”李敬泽略带欣喜地感慨道,“当我们把这些人们不愿提及、触碰的黑暗世界写出来,让它成为一个可感知、可表述的东西的时候,会更有助于去掉笼罩在疾病之上的那个魅影。”
“其实文学和疾病在有一点上是很相近的,它们所面对的,常常是我们生命中脆弱的东西。”李敬泽认为《我因思爱成病》很好地沟通了文学与疾病这两方面,也是基于文学与疾病拥有相似之处。“文人喜欢注视人们生命中的那些软弱的时候、痛苦的时候、满腹的忧郁无人能够诉说的时候。文学治不了病,但是在广义上,文学能够构成对人类治病的一种书写、一种表达。”
体味纯爱的长久感动
这样一本直面重症的纪实文学,会不会在内容风格上使一些读者感觉沉重,甚至望而却步?李敬泽为大家打消了这种疑虑。“我很喜欢这本书,尤其喜欢‘周乐乐同学’,它非常可爱、非常有趣。”
“当我们看书的时候,虽然知道它只是一只狗,却可以从中体会到非常基本、非常纯洁的‘人性’。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是非人性的或者不那么干净的因素。而在面对周乐乐的时候,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安全感。我们可以以最基本、最纯洁的态度敞开自己来面对这个生灵。它可以给予李兰妮这样的狂躁的抑郁症患者、绝望的癌症患者,甚至说可以给予正常人,一种他们想要的平和。”聊起书中也是现实中的狗医生周乐乐,李敬泽滔滔不绝。
虽然李敬泽屡次提到“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对待疾病”,但他评价这本书时仍说“我不愿意把它仅仅和沉重的疾病联系在一起”。可见“病”的沉重性客观存在,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对待疾病、病人的态度。
“可能有些人的疾病或者精神问题,也正是源于他不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敞开自己去面对世界,面对他人。李兰妮做到了,她有疾病,但她是一个精神的强者。”李敬泽认为,“这本书非常有可读性。我愿意把它看作是,以轻松和欢快的态度来处理疾病经验的一本书。我们可以在乐观地面对人生、世界的同时,去感受其中很纯洁很干净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