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库已八年,投资过亿元,入库脐血仅万例,惜!
血液病高发,求血者众多,专家呼吁多捐赠,盼!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图/羊城晚报记者 何 奔
12年前,女儿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房呱呱坠地时,妈妈刘小琳捐出了女儿的一份仅40毫升的脐带血,12年后,居然救了安徽22岁的白血病患者陈凌云一命;
11年前,佛山黄女士捐出宝宝的脐带血,第二年,脐带血成功移植给一名白血病女孩,如今,女孩成了一名医科大学的学生;
小外孙出生时捐出的一份脐血,一年后居然也能救人一命,站在台上抱着一岁多的外孙,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19日上午,广州东山宾馆,一场两百余人参加的联谊会在此举行,笑声和眼泪相伴全场。来自南方医院、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及血液科专家、脐带血采集医院的医护代表、接受脐血移植的康复患者、脐血捐献爱心家庭等,共同为广东省脐血临床应用300例这一历史时刻而感动。
与会专家介绍,根据2011年的数据,我国有500万白血病患者,且每年以4万人的速度增长,但脐带血的作用仍被低估,每年仅有0.03%的患者能幸运获得配型成功救助,患者普遍需要等待三四年甚至更长,专家呼吁准妈妈们莫失良机,捐献脐带血,挽救更多生命。
库存量少
广东仅万余份
据广东省脐血库执行副主任黄晓能介绍,血库自2006年成立至今,投资过亿元,自体库冻存量达到16万多份,而自愿捐献的公共库冻存量仅11167份。他表示,相比收费的自体库,目前公共库的存量较少,广东每年新生儿人数约200万人,但公众对脐带血的作用仍知之甚少,许多人自己不储存,也不愿捐出来,绝大部分脐带血被丢弃不用,白白浪费。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所存的公共脐带血约7万5千份,库存数量最大的北京约2万份,上海约1万5千份,排在广东之后的山东约1万份。这些数目比起国外差距甚大,欧洲23万多份、美国也超过20万份。
30毫升脐带血,小半杯酸奶的量,却可救人一命。据介绍,目前广东省脐血库已成功临床应用了300例,少于上海的600例、北京的500例,和山东并列全国第三位。这些捐献的脐带血成功治疗了多种类型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淋巴瘤等,受者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重庆、安徽等全国各地。
求血者多
至少排队三年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1年发布的消息,我国有500万白血病患者,其中50%为儿童,且每年以4万人的速度增长,但每年仅有1500人获得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获得救助,仅为患者数量的0.03%。
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坦言,目前血液病患者日益增多,其中相当数量的患者急需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救治。仅以南方医院为例,正在寻找配型的病人就有2000多人。目前排队进移植舱的患者,一般需要等待三四年之久。
漫长的等待期背后,是移植医疗资源的严重匮乏,不少患者好不容易才配到型,却没有移植舱可以及时治疗。“全广东儿科移植舱共22个,南方医院儿科有12个,每年能做的移植手术最多100多台,其中70%是地贫儿,但能找到配型的有400多人。”李春富表示,目前等待进舱治疗的病儿来自全国各地,由于人数太多,只能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来排队,“白血病的优先,而重症地贫儿的治疗,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优先,先从10岁的做起,再做8岁的,年纪小的就慢慢等吧……”他言语中透着无奈。
临时反悔
手术险些夭折
出生在佛山南海的小妍妍,今年仅4岁,2010年年底,仅1岁的她被诊断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要彻底治愈小妍妍的病,就必须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小妍妍父母向中华骨髓库求助,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合适的配型,可是,对方却以各种理由婉转拒绝捐献。
失望之余,小妍妍的父母把希望投向了脐血库,经过两年的等待,2012年3月,终于在广东省脐血库幸运地寻找到了一份合适配型的脐带血。这份救命脐带血直接送达中山二院,移植手术相当成功,小妍妍23天后就离开了层流病房,体内造血功能逐步恢复,目前已重回幼儿园。
作为多年临床一线的专家,李春富认为,脐带血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捐出后放在库里,病人一旦需要可马上使用,而不会出现类似小妍妍遇到的这种“使用骨髓移植随时担心捐献者反悔”的情况,“我们曾遇到一个捐髓者同意捐髓了,但在受者手术前第4天,捐髓者临时反悔。”
脐血移植
前景十分广阔
李春富介绍,由于脐血库规模不够大,配型成功率有限,国内脐带血的应用仍不够多,欧美国家近几年应用很多,特别是在儿童血液病的治疗上。在日本,脐带血移植始于1997年2月,现在每年利用脐带血进行治疗的病例大约有1000例。截至今年9月,对白血病患者等使用脐带血移植进行治疗的人数,已经突破1万例。
李春富认为,之前学术界认为,恶性血液病在应用脐带血移植后,会增加复发率,“但2013年最新的研究发现,脐血移植并不会增加复发率,其排斥反应也是可控的。”
他表示,脐带血应用移植前景很好,南方医院最近两年尝试了不少脐带血移植病例,效果肯定,而之前医院对25例重度地贫儿进行脐血移植,治愈率达到100%。另外,非血缘脐带血移植治疗重症地贫儿项目正在进行中,台湾的治愈率最高达73%,脐带血里的干细胞数虽然少,但我们发现种下去后一旦成活,效果非常好。
他说,根据临床经验,脐血库的库存量达到30万份以上,配型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呼吁广大市民积极捐献脐带血,利人也利己。”
广东脐血公共库实现移植300例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映平、通讯员宋文革报道:10月19日,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以下简称广东省脐血库)主办的脐血临床应用300例通报暨首届供受者联谊会在广州东山宾馆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省脐血库已成功实现300例脐血应用,共救助成人及孩童269人。在脐血应用数量上,排上海(600例)、北京(500例)之后,位居全国第三。
据介绍,爱心人士捐献出来的脐血成功治疗了多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淋巴瘤等疾病,其中白血病患者占48%,再障患者占27%,受者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重庆、安徽、江苏、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其中,为极度贫困家庭的患者爱心捐助脐血50份,救助成人及孩童269人(有些成人患者需要使用多份脐血,所以共计300例)。
在300例康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岁,存活时间最长的已有11年,冻存时间最久的脐带血,已经冻存了12年,去年救治了安徽的一名白血病患者(详见本报6月9日“12年前捐出的一份脐血,12年后终于救人一命”)。
据了解,参加此届联谊会的供受者有10人,分别来自安徽、江西、广东等地。因故不能参会的捐献者和康复患者,也通过录像、录音等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或感谢。佛山林女士捐献脐带血后忘记了此事,当她得知自己捐献的脐带血已于2002年救治了一名白血病姑娘,如今小姑娘已经21岁,是个学医的大学生时,她很激动,并通过录音方式表达了对受者的祝福。
自2006年批准成立至今,广东省脐血库公共库冻存量达到11167份,依据国家卫计委相关技术规范,脐血库严格把控脐血质量,平均每捐献10份才有1份符合冻存标准,所以这1万多份公共库脐血,凝聚着十几万脐血捐献者的无私爱心。
【案例】
受惠一管血,立志做天使
露怡永远忘不了2002年的经历,当时10岁的她不幸罹患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必须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幸运的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方建培教授为她在广东省脐血库找到了配型相合的脐带血。
这份救命脐带血,来自佛山南海区人民医院的一位捐献者。2002年11月18日,露怡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非血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术后恢复了自身造血功能并顺利出院。
如今11年过去了,曾经的小女孩已成为大姑娘,经历过生命的洗礼,她比普通人更懂得感恩。她后来选择读医,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立志要帮助更多的病人。
冻存十一年,跨省救一命
陈凌云今年24岁,是安徽省的一位农村孩子,2011年被确诊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广东省脐血库找到一份配型完全匹配的脐血,同年12月14日,在安徽省立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恢复良好,目前在北京开服装店。
这份脐带血在输入陈凌云身体前,已经在广东省脐血库冻存了整整11年。
2001年2月23日凌晨,刘小琳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下女儿徐则琳,当时医生说,脐带血中有造血干细胞,捐出来保留到广东省脐血库,可以为日后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建议他们捐献脐带血,“我和丈夫当时马上就决定捐了,因为不捐也浪费了,但真没想到,十几年前的一个决定,今天能救人一命。”
今年6月,徐则琳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合肥,认了一个亲“哥哥”。
【链接】
什么是脐带血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断脐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用于治疗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脐带血具有来源丰富、采集方便、实物储存、移植免疫原性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血液科医生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造血干细胞是目前唯一获得卫生部临床准入的干细胞。
脐带血可救命
产妇捐献的脐带血,经过国家规定的筛选标准和检测合格后,冻存在脐血库公共库,用于全国移植医疗机构的查询配型,一旦配上型后随时提供给需要和等待造血干细胞治疗的社会患者,以达到医疗救助的目的。
适应症有哪些
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骨髓衰竭、血红蛋白病、重症免疫缺陷病、代谢性疾病。
获得性疾病:1、恶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及其他某些恶性肿瘤;2、非恶性疾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