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洞庭湖畔的外地游客,往往会被各种防治血吸虫病的宣传吓一跳。在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大桥的桥墩上刷着红框蓝字的标语——“请勿接触疫水”;有的桥墩则贴上海报,印着防病知识及查治指南;沿大堤而行,隔一段就能看到用水泥立碑做的血防警示牌。
不论外地人本地人,都要阻止其下水
“说我们这里有血吸虫病,确实会对旅游和招商引资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为了公众的健康,必须大张旗鼓地做健康宣传。”当地血防人员说。
洞庭湖大桥下是一处渔船集中停靠点。9月中旬的一天早上,岳阳市岳阳楼区血防站工作人员在这里设立临时检测点。要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必须人畜感染率均低于1%,并且无当地感染的急性病例。“岳阳楼区属于主城区,虽然临湖,但是洲滩草场和牛羊养殖少,渔船民等人防控是重点。”该区血防办主任殷建湘说。
在临时检测点的小桌子上,用玻璃夹着的一排小螺标本格外引人注意。血防人员介绍,这些小螺就是钉螺——血吸虫就寄生在里边。有螺的地方就会有感染血吸虫的风险,但是钉螺太小了,不少当地人都不认识,外地来的游客、渔船民更难发现。
在岳阳楼区22公里的大堤上,这样的临时检测点有4个。血吸虫病一年四季均可能感染,4月~10月最容易感染。血防人员不论男女常年顶着烈日在湖边跑,没有一个皮肤白的人,混在渔船民中间根本分辨不出来。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任光辉介绍,疫区很多人由于曾反复少量感染血吸虫病而具备了免疫力,可以常年不发病,但是粪便含虫卵会成为传染源;来自非疫区的人缺乏对血吸虫的免疫力,接触疫水后很容易发生急性感染,而只要出现一例急性感染,达标的事就泡汤了。因此,不论外地人、本地人,都要阻止其下水。
“你劝说,他不一定听。”岳阳楼区血防站站长黄肖岳说。一个上午,洞庭湖大桥下的血防人员劝阻了3位来钓鱼的人,他们都是50多岁的周边居民,自认为没事。劝阻不住,血防人员只好给他们手、臂涂抹了防护膏,登记在册,按时电话回访,提醒如有不适及时检查。
将服务延伸到渔民身边
经常在洞庭湖大桥下停靠的渔民有200多人,渔船沿湖岸一字排开。他们白天进湖捕鱼,晚上回来停靠过夜。这些人,血防人员都认识,血防站一年两次对辖区内渔民进行查病、治疗,并填写查治信息卡。(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记者登上渔民杨团兵的船,这里也是他们老两口的家——露天的船头摞满了桶装水;船舱是卧室,床铺仅能躺两个人;船尾处有厨房和简易厕所。他家没有田,几十年住在船上。
因为近期鱼少不好打,60岁的杨团兵没下湖,把船停在岸边卖桶装水。他打了一辈子鱼,记得上世纪70年代防护措施不行,渔民几乎人人是血吸虫病病人。到了80年代开始“吃丸子”——吡喹酮,而且有了防护衣、防护膏,感染的人开始减少。杨团兵的儿子现在外地打工,“不打渔了,太辛苦”。
任光辉说,渔民以船为家,常年吃喝拉撒都在船上,每天接触水,是感染血吸虫病的极高危人群。200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在东洞庭湖的调查显示,渔民血吸虫病感染率高达40.36%,经过加大防治力度,坚持春秋两季药物化疗,2012年1月感染率仍有10.8%。
“渔民不仅自身受到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且感染者含有虫卵的粪便通常直接排到水中,成为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源。”任光辉说。
杨团兵这样的本地老渔民,日常防护和每年两次查病、化疗等都已纳入规范化管理。血防人员每天巡视的主要内容是发现“生人”——从其他地方甚至外省来临时停靠的渔船,看他们有没有查治信息卡,是否查过病。没有做过血吸虫检查的,要接受免费检查,并学习防病知识。
在大堤外几百米的地方,就是洞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还挂着一块牌子:岳阳楼区渔船民血吸虫病固定检测点。在区卫生局的协调下,洞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一间屋子,区血防站派一个人到这里上班,为湖边的渔船民就近提供采血、化验等服务。
“这两个机构都归卫生局管,好协调。”该区卫生局副局长李文峰说,以前检测血吸虫病要到血防站,一些人觉得远不愿意去或耽误时间,现在通过血防站(社区固定检测点)集中停靠点临时检测点,将服务延伸到渔船民身边。
外来渔船民查治是大问题
每年4月~6月是洞庭湖休渔期。7月1日开湖捕鱼前,渔民要到渔政部门办理捕捞证。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办证时必须出示由血防站盖章的血吸虫病查治信息卡,没有进行血吸虫病查治的,不准下湖捕鱼。
当地血防人员说,血防工作涉及农业、水利、交通、国土等多个部门,而且有时与经济发展指标相矛盾,所以协调起来难度很大。随着血防达标任务的临近,各方面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强,湖南省去年还专门制订了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但是洞庭湖区有专业渔民4万多人、船民3万多人,加上砍芦苇的樵民1万多人和无法统计的季节性渔船民,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非常困难。
“外来渔船民的查治是当前的大问题。”任光辉说,洞庭湖处于长江上下游疫区交汇处,有11个省份100多个县的渔船民经常往来,在1000多公里堤线随意停靠。虽然目前有水上流动化疗船为这部分人服务,但是因为流动性强,管理难度仍然很大。
在严格渔船民管理的同时,引导他们上岸定居、转产,让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少接触疫水,是血防的重要措施。岳阳楼区西瓜山社区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渔民安居点,随后社区在洞庭湖边发展以旅游、餐饮、船只维修、环境保护等为一体的实体经济,人员全部来自转产渔船民及其后代。但是受制于湖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样成功的安居点目前还不多。
“现在主要还是使用‘堵’的办法,取得成绩很不容易,持续下去更难。”李文峰说,如果环境没有改变,血吸虫病就无法消灭。通过下硬指标淘汰牛羊、加强渔船民管理,可以减少感染,但是在环境没有得到很好改造的情况下,有可能两三年就会反弹。他建议政府在论证实施各种建设项目时,都要考虑血防因素,各部门形成合力加快湖区周边环境治理,这不仅是为渔船民创造安全生产的环境,也是为了洞庭湖区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