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晶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目前,骨质疏松症是中国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据预测,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高达8800万之多,6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高达40%-50%,女性尤为突出。骨质疏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引发经常性骨折。而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总和。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委员赵东宝教授指出: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病悄无声息,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往往会出现腰酸腿疼、驼背和身材变矮等现象,很多人认为是正常的衰老过程,孰不知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已经找上门。
骨质疏松成“流行病”女性发病尤为突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已成为一种“流行病”,而其中女性发病率尤为突出。“更年期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一般女性会在25岁左右到达自己的峰值骨量,这个值在更年期之前会相对保持稳定。但是更年期到来后,骨量会开始大量流失。”赵东宝教授介绍说:“这是因为雌激素在骨生长和骨转换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绝经后妇女激素水平不足导致骨量消耗速度超过了骨量形成的速度,这就导致了骨量的减少。除了激素不足之外,肠道钙吸收减少,尿钙流失增加以及有骨保护作用的激素的减少,都对于骨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这也是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中就会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
防治骨松存误区钙剂不可盲目补
对于防治“骨质疏松”,人们还存在许多认知误区。比较普遍的是有一些人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直接与补钙划等号,认为日常进行高钙饮食或者补充钙剂就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但骨质疏松的治疗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赵东宝教授表示:“钙仅仅是制造骨头的原料之一,还需要人体内的维生素D帮助其吸收和合成。维生素D在人体内可以促进小肠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骼中钙盐的形成。所以如果老年人只是盲目补钙而缺乏维生素D,恐怕不会对骨骼起任何作用。”
因此,对于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在补钙的同时,还应该补充可以有效促进肠道对钙吸收的维生素D。
对抗骨质疏松活性维生素D是关键
普通维生素D需要经过肝肾的活化之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而绝经后的女性通常钙流失较多,肝肾功能也普遍下降。必须选择更优化的骨骼治疗方式——补充活性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无须肝脏转化就能直接起效,较好的促进骨形成。”赵东宝教授强调,“如骨化三醇,其对骨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促成骨细胞分化和分泌骨钙素,促进骨胶原和骨基质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骨形成。联合钙剂使用时,可以促进肠钙吸收,增加血钙浓度,促进骨矿化、加速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效对抗骨质疏松,临床表现也证明:活性维生素D对于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折,较普通维生素D表现更优异。”
最后赵东宝教授指出,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做到早预测、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即使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建议患者前往专业的骨质疏松诊疗中心,采取规范、合理的诊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常晒太阳、长期循序渐进的运动,才能持之以恒对抗骨质疏松,更好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