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今年1月1日正式建成。自贸区的建成,将会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近20亿、总产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同时,双边贸易零关税及各项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措施将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规模扩大,增加生产流通效益,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东盟市场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九成产品零关税
在2010年我国对东盟零关税清单中,98%的医药保健品都进入了零关税清单,涉及到医药保健品税则号的有425个,其中,医疗器械税则号为88个。有企业反映,总体上对东盟贸易成本大约降低了10%。
但同时也要看到,医药产品有其管制的特殊性,因此零关税政策效应的释放将是一个较为平稳的过程。根据自贸区相关协议,只有凭借原产地证明才能获得关税减免,这也增加了企业部分成本。
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2005~2009年的五年间,我国与东盟医疗器械双边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
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额达到了10.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26%。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迅猛,进口则保持平稳增长,因此双边医疗器械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9年顺差达到6.03亿美元,反映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相对东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今年1~2月,我国医疗器械对东盟出口额为9266万美元,同比增长了45.42%。
按产品类别来看,医用敷料和诊疗设备是我国对东盟出口的两类主要产品。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占我国出口东盟总额的73%。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我国敷料对东盟的出口增长较快,拉动了整体出口额的增长;但诊疗设备、一次性耗材和保健康复用品的出口同比有所下降。
泰印菲市场潜力大
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这5个东盟主要国家的医疗器械进口规模约为40亿美元。
目前,新加坡是东盟十国中最大的国别市场,医疗器械进口规模约18亿美元。但近年来新加坡医疗器械的进口需求呈小幅下降趋势,新加坡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市场竞争格局也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