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万 霞 陈 军 特约记者涂晓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刘静宇教授、姚镜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教授合作,成功揭示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疾病的致病原因。该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研究团队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中国两个大的发作性疼痛家系中发现SCN11A基因上存在两个错义突变,通过家系内共分离分析、1021例大样本正常对照验证等,结合SCN11A基因功能研究,最终发现并克隆了人类疼痛疾病的又一致病基因SCN11A。
该论文通讯作者刘静宇介绍,这两个发作性疼痛家系共有28位患者,他们的疼痛主要部位发生在下肢远端,偶发在上肢的肘关节、指关节和掌心;周期性疼痛发作时间常在午后,阴雨天、换季、疲劳和身体虚弱(如感冒过后)常可诱发;幼年发生频繁,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痛发作次数、发作周期、疼痛程度等减少;疼痛时伴随出汗以及疼痛部位发凉,热敷疼痛稍缓解,疼痛严重时口服抗炎去痛药可以快速缓解。
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研究人员对这两个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发现上述两个新发现的突变分别存在于两个家系中,而在1021名正常对照者中不存在。
刘静宇介绍,这证明了SCN11A基因突变是导致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疾病的原因。电生理进一步研究发现,SCN11A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膜钠离子通道活性增强,从而导致细胞对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相关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快速发放而致痛。
刘静宇说,疼痛致病基因SCN11A的成功克隆,拓宽了疼痛的致病基因谱,为研发治疗疼痛的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