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贡晓丽
食盐加碘可有效预防碘缺乏病,用维生素B1防治食米地区的脚气病,用维生素C补充北方地区在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季节的维生素C摄入不足。食品中添加必需营养是为了补充恢复加工中损失的营养素,保持替代食品与原食品的营养一致,营养强化,确保特殊食品的营养成分。
纵观时下的食品市场,营养强化食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主要营养强化食品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维生素类强化食品;钙、碘、铁、锌等矿物质类强化食品;赖氨酸等氨基酸类强化食品。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师陈伟介绍说,“营养素的补充必须合理,不能猛补一类营养或过量追求多种营养。”这就是科学选择营养强化食品时应遵循的平衡性原则。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阶段、生活环境等方面都不相同,选购营养强化食品时首先要了解食用者的健康状况,其次要掌握营养强化剂的天然食物来源及食用者的膳食搭配,“最好经过医生检查、确诊某种营养缺乏,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营养强化食品”。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营养强化食品。如饮食过于精细、经常吃精白米面的人群容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食欲不振、毛发枯黄的儿童可能缺乏锌;吃动物性食品较少的人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等的食品。
只有食物中可吸收的营养素不足时,缺少的部分才需要由营养素食品来补充。否则,一种营养素摄入过多,会造成其他营养素吸收减少或排出增加。如糖摄入过多会导致维生素B1消耗增加,补锌过多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要选择适量的强化食品,不缺乏也不要过多摄入。
人体的营养状况是处在随时变动之中的,营养强化食品不适合长期当作普通食品来吃。如果已经解除某种营养素的缺乏,就应该改吃天然食品。以避免因某种营养素摄入过多,而破坏它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从而加重组织器官的代谢负担。以此来约束功能性饮料似乎更为恰当,“没有运动的人不提倡喝运动型饮料,否则只会增加肾脏负担,医生建议肾脏疾病患者饮食要限钠、限盐、限钾,这些运动饮料更不能随便喝,其中的各种电解质会加重血液、血管、肾脏的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等后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解释说。
食之不安,何乐之有?就强化食品而言,我国早在1994 年就制订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之后又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这些标准保障了强化食品基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人们也期待对休闲型功能饮料的严格界定,有相应的功能学及成分检验,“维生素超标”事件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