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俊珺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超过8个小时,容易导致大脑认知功能衰退,并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睡得太多,真的容易得老年痴呆症吗?
“老痴”发病又有哪些信号,该如何预防呢?
大量“老痴”患者嗜睡或失眠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对2700名老年人进行研究后发现,每天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容易导致大脑认知功能衰退,并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对于睡眠与大脑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不止这一项。美国研究人员曾对1.5万名70岁及以上的退休女护士进行了跟踪研究,每6年对她们进行一次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与每天睡7小时者相比,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或超过9小时的人心智功能往往较低。无论睡太多或睡太少,都可能会加速大脑老化,其大脑老化的程度可提前近两年。
另一项对于5000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的研究发现,那些白天过度嗜睡的人,其心智能力下降的风险明显增加。
睡眠时间与大脑退化之间真有确切关系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汤荟冬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目前在医学上并没有公认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与老年痴呆症之间存在必然关系。上述小规模的研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人种差异,因此并不能轻易得出睡得多就容易得“老痴”的结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确实大量存在着嗜睡或失眠的情况。
心脑血管病患者更易得“老痴”
汤荟冬主任医师提醒,除了年龄与遗传因素外,以下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风险的因素已得到确认,值得关注:
高血压 特别是在中年就早早患上高血压的人将来患认知障碍的风险会有所增加。对于那些有过中风史的人来说,将来可能更容易得血管型痴呆症。
心脏病 研究证明,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基本相同,比如缺乏运动、饮食习惯不健康等。
糖尿病与肥胖症 糖尿病患者得认知障碍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与身材较瘦的人相比,肥胖者患上认知障碍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受教育程度低、智力锻炼少 接受正规教育年限较少和缺乏智力训练,也会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此外,头部曾受过创伤、多次反复接受全身麻醉的人也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猜忌、徘徊都可能是信号
汤荟冬主任医师提醒,老年痴呆症的发病人数正在不断上升,但目前大多数药物只对中轻度患者有效。因此,怎样尽早识别老年痴呆的症状非常重要。除了记忆出现障碍之外,以下一些表现也有可能是患病信号:
语义替换 比如常将丈夫说成儿子或弟弟,将女儿说成妹妹等。随着疾病的进展,还会出现不能说出物品名称,但口语尚流利,语法正确,也能复述长句的情况。部分早期患者还可能出现言语增多、反复提问现象。
写作障碍 写作障碍也是老年痴呆患者的早期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构字障碍及字词错写,比如经常把成语颠倒、念反。有的患者在编辑短信时,因为词句颠倒,导致对方无法理解,而其本人却毫无察觉。
定向能力障碍 常常会搞不清时间、地点,不知是什么季节,不知所在地方是何处,不记得常见人的姓名。外出迷路也是早期定向障碍的常见症状。
思维能力下降 无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不能完成熟悉的任务,常把东西放错地方;计算能力也会出现障碍,如买东西不会算钱。
“怪毛病”比如反复搬动物品,喜欢收拾旧衣服、喜欢收藏废品并视为珍宝。有部分患者会整天在屋内不停地漫步徘徊;有些则表现为活动减少,整日呆坐。
猜忌心重 比如总是怀疑家里有人偷东西,怀疑伴侣有外遇等。
汤荟冬告诉记者,外出后迷路、因为无端猜忌导致家庭生活频频出现矛盾,是患者来就诊的最常见原因。如果在出现记忆力下降的同时伴有上述症状,务必不能大意,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由医生诊断,是否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专家介绍
汤荟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认识障碍相关疾病的诊疗与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记忆障碍专病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延伸阅读
预防“老痴”,有三个生活“秘方”
“地中海式”饮食 简单、清淡、健康的“地中海式”饮食被认为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建议平时多吃蔬菜、水果、鱼类、豆类、坚果类、谷类食品和少量乳类、肉类食品。
坚持有氧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有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同时还可提升脑部供血供氧,改善脑部代谢。建议多做户外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但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益智游戏 研究表明,脑力训练能够延缓认知功能损害,预防认知功能的减退。老年人坚持用脑,多看书读报,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如绘画、唱歌、下棋、打牌等等;多与人交流沟通,促进语言交流,接触各种人群,都对维持脑力有益。此外,益智游戏可能对认知功能的减退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