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频繁的雾霾天气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新华社
□晨报记者 王治明
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发布。报告指出:“2013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频繁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珠三角长三角霾日数猛增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是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的趋势,例如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100天,局部地区超过100天,而且大城市比小城镇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此外,还呈现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
绿皮书指出,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
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都将使雾霾情况频繁产生。
除了人为因素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具体包括静稳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
雾霾可改变人体免疫结构
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空气质量的持续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这种气候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加剧区域大气层加热效应、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免疫结构等。在这些负面影响的背后则隐藏着巨大的经济成本。
雾霾天气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亟需引起各方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治霾长期重治短期重防
从全球发展进程来看,一些地区和国家在一些历史发展阶段出现雾霾天气并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的情况并不少见,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关注并积极采取行动对空气污染进行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报告指出,应对空气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区域协调、部门联动,长期重治、短期重防。具体措施应该包括建立和加强多地区、多部门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机制,减少大气中有害凝结核的数量;完善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建立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预测预警系统;防治雾霾和空气污染要加强法治,但是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经济手段;增强城市治污能力;协同控制空气污染物和温室其他气体排放,制定包括多种污染物减排的一揽子计划;逐步实现信息公开、形成全民参与的治理新局面。
应该说,国家对于雾霾问题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绿皮书的写作过程中,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大量相关的措施和文件,包括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央财政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时,一些地方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议案。
然而,治理空气污染,减少雾霾天气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各界的长期持续关注和行动。
[雾霾小知识]
产生原因
●热电排放
●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
●汽车尾气
●冬季供暖
●居民生活(烹饪、热水)
●地面灰尘
●静稳天气
●降水日数减少等
具体危害
●加剧区域大气层加热效应
●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
●使慢性病加剧
●使呼吸系统疾病恶化
●使心脏系统疾病恶化
●改变肺功能及结构
●影响生殖能力
●改变人体免疫结构等
防治措施
●建立和加强多地区、多部门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机制;
●建立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预测预警系统;
●增强城市治污能力;
●制定包括多种污染物减排的一揽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