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10岁男孩发生悲剧,沪上淘气孩子的班级被老师集体体罚……近日屡发的痛心事让沪上教育界再度沉思:今天的孩子该如何面对挫折?面对犯错的孩子,怎样的教育批评方法更科学、合适?昨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教师纷纷表示对于不同的孩子要区别对待,教育专家则指出,教育和保护应该同步进行,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代表学生权利的代表应当参与到“教育规则”的制定中来。
老师:
救孩子从“尴尬”到“瞩目”
“你怎么就这么笨呢”、“谁谁家的孩子怎么考得那么好”……此类语句出现在家长、老师教育言语中的概率并不小,事实证明,“暴力言语”最中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孩子们犯错或只是未达到某个标准、要求的时候,我们如何教育孩子?批评的尺度多少为宜?
记者采访了沪上几位中小学教师发现,有时候采用“言语艺术”能让矛盾迎刃而解。浦东南路小学某班主任顾老师说,学生曾因粗心把自己的名字写错,有个男生名字带有 “辉”,写到作业本上变成了“光”。顾老师笑问他:“你想当光荣的小朋友吗? ”一语双关,孩子边笑边改正了错误。有孩子在做操排队的时候随意讲话,顾老师“罚”他站到前面做领操员,“这名学生是个小胖子,几次做完操下来满头大汗,我问他是累的还是太认真了,他笑答两者都有。 ”顾老师说,把孩子从尴尬的地位拉到“万众瞩目”,反而催生了他的上进心。
比起千百次的罚抄,育才中学的班主任黄颖菊老师对没默出单词的学生要求是:抄两遍或者你认为可以默出的次数。 “对于顽皮或犯错的学生,我不会当众叫出他的名字,或概括为‘有些同学’,现在的孩子很聪明,都懂的,如果屡教不改,再找他私下沟通。 ”黄老师说。一位曾被黄老师表扬“很聪明”的女生在毕业后告诉黄老师,其实她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聪明,但是很在乎老师的表扬,也成为她前进的动力。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但作为老师,还是应该去努力发掘。 ”黄老师说。
家长:
除了责备还能做些什么
“我们面对一个孩子有时都忍受不了,老师面对40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怎么能做到心平气和? ”张海卿女士是上海月浦实验学校一名孩子的家长,虽然她对老师批评孩子抱有“宽容”,但她表示自己一般来说以肯定孩子为主,就算批评也是换一种方式。 “如果大人没有实现的理想都加注到孩子身上,那悲剧自然会形成。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批评时就不能用一样的语气。 ”
张海卿说,孩子首先最讨厌家长、老师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较,第二讨厌被说“笨”,第三是要听孩子的解释。譬如课堂里孩子们交头接耳,那也是有千差万别的理由,不一定是故意和老师作对,也不一定是故意调皮,有可能是发现了前面同学身上爬了只蟑螂,是吧? “听听孩子的解释,然后批评他,他就不难过了。 ”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学习问题上,家长批评孩子的理由大多为考试没考好、生词没默出、单词背不出,影响孩子情绪的因素总是集中在分数上,但家长有没有想过,在批评教育孩子的同时,做家长的能做些什么努力?
张海卿说,孩子没考好,她会说“天哪,你被什么小破题难倒了?”孩子考好了,她则会说“你又碰到死耗子了。”张海卿自己有个帮儿子记单词的绝招,“把那些凌乱的东西系统一下,然后在他记忆的时候,打扰他一下,比如背window的时候“妈妈打你一拳”,下次当儿子忘记那个单词的时候,他会想起“是妈妈打你时候的那个词”,风趣的鼓励加小动作记忆法,难道不比消极的催促记忆更有效?
专家:
学生有权参与规则制定
针对批评孩子造成的悲剧事件,华东师大语文考试评价研究所所长周宏在微博中谈到,本着尊重善待就没事,惩罚甚至写检查都对。但老师没有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程度、方法的批评,而且说了“教师忌说”,有些话当老师的是绝对不能说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专门写博文指出,学校老师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检讨书,究竟合不合适?熊丙奇表示,对学生采取这种教育方式,需要注意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其一,不能伤及学生自尊;其二,对检讨书提出字数等要求,对学生来说变成了“折磨”;其三,学校制定处罚规定没有经过家长委员会的同意,也没事先把学校的处罚告诉学生和家长,几乎所有学校,都在学生的 “规则教育”方面做得不够——规则教育的要义是,学生(家长)有权参与规则的制定,表达意见,而制定规则之后大家遵守、执行规则,学生若违背相关的校规,将受到惩罚。但在此之前,学生权利的代表应当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事前的沟通会避免很多矛盾和冲突。
[十大教师、家长忌语]
■你怎么就这么笨呢!
■回家让你妈带你查查,是不是弱智?
■你这孩子无药可救。
■你是最差的一个!
■你长眼睛干什么用的呀!
■再不改,就请家长来。
■你脑子有毛病啊。
■你能不能学学人家谁谁家的孩子呀?
■你就不能考得和谁谁一样吗?
■看你长不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