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
就事件原因,共同社解读认为,越来越多的日本餐饮企业近年来把食品制造业务外包,导致原材料管理不到位,是造成虚假食材标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华社驻东京记者朱超说,实际上,发生不当标识的多为租用百货商店场地的餐馆,类似国内大商场内设的美食街。因此,应该说商场本身不是直接负责人,但也要承担管理不善的责任。
与此同时,日本一些媒体把矛头指向部分消费者不理性的消费观。
朱超说,有日本媒体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日媒援引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维布伦著作《有闲阶级论》,认为部分日本消费者存在“炫耀性消费”心理,特别迷信特定高档产品和国产商品。在这种消费心态营造的购物氛围下,部分商家不惜铤而走险,打造虚假的奢侈高端。
■相关新闻
德国又发现一批问题肉
据新华社电 德国调查人员正在德国北部调查一家肉制品工厂,怀疑这家工厂生产有问题的肉制品。
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消费者保护局一名发言人6日说,调查人员正在该州调查一家肉制品处理工厂。今年6月,调查人员已经对这家工厂进行检测。
这家工厂涉嫌贴虚假标签,隐瞒肉来源的原始文件。当地媒体称,这家工厂大批量生产受污染的肉制品,而且肉的来源不明。
不过,消费者保护局发言人说,现阶段尚无证据表明问题肉已经流向市场。
受今年初欧洲“马肉风波”影响,欧洲多国已加强对肉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质量检查。今年5月,荷兰检方逮捕一名肉品批发商并对他的企业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