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政策利好的推出,更多更新的医疗器械进入中国的各级医疗机构。但是,作为售后的医械技术服务却大大落后,直接导致国内一些高端设备的使用效率相较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如何加强临床医学工程技术服务,正在成为医疗机构与医疗器械企业博弈的焦点。而顺应这种需求迅速成立的首家中外合资第三方医工服务公司——国药特博斯医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本次医博会上高调亮相。它借鉴了国际上医学工程服务的流行模式,或将给行业带来更加和谐的发展思路。
企医博弈售后服务
“目前,医疗器械售后维修服务问题仍然较多,在售后服务权利争夺上,医疗机构大多处于劣势,医疗售后维修仍是卖方市场!”医博会上,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李斌对记者说。
李斌表示,由于医械公开的不良事件信息较少,市场有效信息匮乏,维修评价信息监督缺失,医械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医院常常陷入厂家的“服务黑洞”,被价格虚高、服务不到位、运营成本偏高、供应商选择少等问题所困扰。
对于现状,李斌认为,医院作为下游用户,比较分散,合力不强,尽管国内有《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规范》,但这个领域的技术规范还是比较缺乏,医院缺乏相关技术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整体的技术监督能力被弱化。
北大医院院长王杉也认为,医院设备维修挑战很大。一方面,医械企业在竞争中也部分依赖维修收益,维修服务总体市场蛋糕很大,但现实窘境是,医院医工人员生存状态不好,好的技术人员流动到企业,大部分医院医工人员水平较低,使医械运维成本逐年增长。“大型设备的维保合同,对用户而言基本上都是霸王条款;对医院来说,有了问题,丢不掉,修不起。”据王杉透露,大医院的设备维保费用常常是千万级别的。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田嘉禾教授看来,目前国内医械使用效率低的情况确实存在。原因是存在几个“不合理”:首先,区域和覆盖人群分配不合理。其次,使用不合理。国家没有对大型医械进行集中系统化设计,宏观配置规划有待加强。再次,价格组成不合理。尽管大型设备收费价格高,但利润结构不合理,大医院实际效益低,收取的费用大部分用于设备维护,钱转手给了设备供应商。田嘉禾认为,这个问题是一个医疗机构的系统性问题,涉及资源配置选择、医生配置等多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