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官方网站上刊登了一篇名为《FDA盯上了人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的文章。随后,国内众媒体纷纷以“美国禁用反式脂肪”为题进行报道,并列举了市面上多种含反式脂肪的食物,提示“吃货有风险”。
反式脂肪如何产生?日常生活中的反式脂肪从何而来?究竟有多大危害?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专家。
不是人为非法添加
反式脂肪酸分为天然的和人工的两种。从健康危害角度谈及的反式脂肪酸通常指人工反式脂肪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钟凯博士解释说,目前,人们对反式脂肪酸有一定的误解,反式脂肪酸并不属于人为非法添加,也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食品企业生产部分氢化脂肪时的一种衍生物,当以氢化脂肪作为原料或辅料生产食品时,产品中就会带有反式脂肪酸。
FDA在文章中介绍的是,要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部分氢化脂肪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要将部分氢化脂肪从GRAS名单(GRAS是美国FDA对食品安全的评价,名单中的物质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材料)中剔除。部分氢化脂肪如被从GRAS名单中剔除,企业生产食品再要使用,就需向FDA申请并获得批准。
从严管理是趋势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公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反刍动物瘤胃中细菌的生物转化;油脂的部分氢化工艺产生;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油或鱼油的精炼脱臭;烹调油温过高(>220摄氏度)。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的样品占大多数,并且同种食品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较大。其中,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在巧克力糖果类食品中最高,达0.89克/100克;植物油次之,为0.86克/100克;冷冻饮品最低,为0.09克/100克。
对于媒体着力强调的反式脂肪酸对公众健康的危害,钟凯表示,评估报告显示,全国总人群的反式脂肪酸平均膳食摄入量为0.39克/天,相当于膳食摄入能量的0.16%(即反式脂肪酸平均供能比);摄入较高的北京市和广州市全人群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和供能比的第97.5百分位数(统计学上的大多数人)为1.45克/天和0.72%,均低于世卫组织推荐的摄入限量(1%)。因此,对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不用夸大,禁止使用的说法既不符合FDA原文的意思,也不符合我国食品工业的现状。当然,目前危害不大并不意味着将来危害也不大,所以对氢化脂肪酸采取越来越严格的管理措施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