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植根海外
1997年,迈瑞的销售额达到了1亿人民币,其优势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亦雄居首位。然而当时就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来看,欧美市场占有量到达到了70%左台,而中国最多只到了5%。毫无疑问,对于当时的中国企业来说,更大的市场空间在海外,因此,迈瑞将“全球化发展”定为新千年的战略目标。
中国的医疗设备制造行业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一批具备出口能力的企业,其中不乏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以上的大公司,不过,远销海外并不意味着真正在国际上成功立足,迈瑞并不满足于此。
从无到有 自主研发多个产品
在今天,“自主研发”已经成为所有技术密集型行业内勿庸置疑的普遍追求。然而,在90年代初我国经营医疗设备的企业中,能够明确而坚定地将这一点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战略的公司并不多。即便有些老板的脑海中已经隐约浮现出了自主研发的意识,但是在当时仅靠做香港的二级代理就能挣得盆满钵溢的市场环境下,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踏下心来将这一点扎扎实实地付诸行动。
刚刚步入九十年代的中国,市场上并没有属于内地企业的自有品牌。刚刚成立公司的迈瑞,与其他医疗设备公司一样是靠代理国外产品起家的,然而不同的是,几位创始人凭借极富前瞻性的眼光,首先就将迈瑞定位成一家研发型企业,并在公司刚成立一年的时候,将几乎所有可支配经费都投入到研发当中。在1992年底,迈瑞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单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这款产品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新产品奖”。
尽管迈瑞生产出了自己的产品,但是在当时的国内市场上几乎全部被GE、西门子和飞利浦这样的寡头垄断,迈瑞还无法靠自己研发的产品跟国外品牌直接竞争。然而迈瑞自主研发的脚步却没有停下,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又相继推出众多监护和诊断设备,并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所幸的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以及市场经济秩序基本确立,国外的投资机构逐步进入内地。具有国际背景的投资公司深知研发能力对于一个技术型企业的重要性。此时的迈瑞凭借着强大的市场份额和卓越的研发能力引起了风投的关注,于1997年获得了华登国际投资公司的资金注入。从此,迈瑞依靠自主品牌进行市场竞争的羽翼更加丰满。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