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陆移植成功后有了新的生活 汤铭明 摄
11岁东莞患儿小陆从病危到找到供体再进行肾脏移植,仅用了几天时间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普报道:上周三,接受他人捐献进行肾脏移植的11岁东莞患儿小陆来到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复查,结果显示“完全可以上学,与普通孩子没有两样”。该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长希介绍,这个农村孩子从病危到找到供体再进行肾脏移植仅用了几天时间,多亏了一套器官分配公平化系统。
农村家庭差点一筹莫展
四年前,小陆被东莞当地医院确诊为IGA肾病。今年5月底,因发热进入中山一院治疗,期间癫痫发作抽搐四次,致肺部感染,胸片显示双肺渗出性病变,医生告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肾移植手术”。
“去哪找肾源?我们养鸡户哪有办法?”正当小陆的母亲一脸茫然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器官移植分配中心为小陆分配到一肾脏。原来,当时怀孕7个月的深圳妇女谢清5月底开始抽搐不止,到医院后被诊断为突发脑出血,不久确定为脑死亡,没有生命体征,且器官逐渐衰竭。为了保住其腹中胎儿的性命,医院提前对谢清进行剖腹产,取出一名1.1公斤重的男婴。
在失去妻子、儿子病情不稳定的双重打击下,谢清的丈夫李召详萌生了捐献妻子器官的念头,“希望帮助到像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在深圳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帮助下,李召详为妻子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6月1日,谢清通过器官捐献资质评估,转到广州军区总医院做器官摘取手术,她的肝、肾和两个眼角膜救助五名患者,其中一只肾脏就是捐献给小陆。
6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为小陆进行了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三天,小陆出现洗肉水样血性腹泻,伴有黏膜组织样物,经转入PICU重症监护治疗后顺利恢复。据介绍,小陆的抢救、移植费用为10万元,通过农村医保报销约6万多元。
系统按评分高低自动分配
王长希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儿童肾脏移植手术约851例。今年中山一院仅做了8例,为什么这么少?主要是儿童肾移手术技术较成人要求高,过去许多医院不愿意做,怕承担风险,引起医疗纠纷。”
“以前器官分配给男的还是女的,老的还是少的,都是人为决定,没有一套统一的、公正的标准,这可能导致最重的病人却没有办法最及时地得到器官。”王长希说,“小陆的父母是普通农民、无权无势,但通过器官分配系统能优先获取肾源,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王长希所说的器官分配系统是“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数据库。在这个全国联网的系统里,器官与等待移植手术的患者之间的匹配完全由系统生成,不受人为干预。“不管有钱没钱,有权没权,在疾病面前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是高级干部,系统分配面前也不会知道你是谁”,一位医生说。
2011年4月,这个调配人体器官的系统开始在全国160多家拥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试点,中山一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就是试点单位。2012年10月,卫生部又制定了《中国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办法(试行)》。
据介绍,人体捐献器官分配系统主要以三个原则为基础。第一是病情原则,会做专业的器官评分。第二是就近原则,比如在当地、本省获取的器官,可优先由当地的各个移植医院来分配。第三个是年龄的原则,少儿可加分,优先于成年人、老年人。
所有器官捐献者的信息都录入分配系统,系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等待时间等因素,给予动态评分,依得分高低自动分配捐献器官进行移植,排除人为干预。每一次分配痕迹都将被永久地保留在数据库中。同时,整个分配过程会有器官捐献工作委员会监督。
系统不仅从技术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分配的公平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匹配的质量和效率。据统计,经过分配系统,从录入提供者信息后开始分配,到器官真正分配到等待者身上,整个分配过程平均用时26分钟,其中匹配环节的平均用时仅为0.96秒。
据介绍,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自试运行以来,共有38家器官获取组织成功完成了353个捐献者捐献的720个大器官。
今年9月1日起,全国165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被强制使用器官移植分配系统,由计算机评分决定谁先移植。这也意味着,全国范围内所有人体捐献器官的分配,都通过该系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