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根线,延长它的方法却因人而异”——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生物学家贺林在日前举办的复兴论坛暨第33期“走近院士”活动上说,尽管个性化医疗的需求与日俱增,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目前的技术与科研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
人体细胞中的DNA就像一根线,贺林认为,认识每个人“生命线”中的差异,显然有利于“更好、更快、更便宜”地治疗疾病。他以“患同一种病的不同患者”的情况为例指出,尽管患者服用同一种药,但疗效往往差异很大。“正如没有一双鞋可以满足所有大小的脚,也同样没有一种药品可以适应所有的基因型。”大量事实一再证明,疾病带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他说,这就告诉人们医药个性化是多么重要!
尽管“个性化”的发展前景让听众心潮澎湃,但贺林还是给现状泼了“冷水”。他介绍,目前可以进行的基因检测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虽然现在已经诞生全人类基因组图谱,但每个人的基因组仍有较多差异。另外,虽然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一直在下降,但要测定一个人的全基因组图谱,成本仍然十分昂贵。贺林认为,从第一代个人基因测序需斥资30亿美元,到第二代缩减至100万美元,如果能把成本降到100-1000美元,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人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基因组图谱,继而实现“医药个性化”和“营养个性化”的双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