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安
《纽约时报》的健康专栏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如果想知道某人对胰岛素了解多少,就问他两个问题:什么是人胰岛素?什么是胰岛素类似物?之前尝试去问一位患有2型糖尿病5年多的糖友时,这位患者有点发懵:“人胰岛素就是从人体里提取的吧?胰岛素类似物是合成的,模仿人胰岛素的?”像李阿姨这样顾名思义的患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人胰岛素就是从人体中提取的,因此是最适合人的。事实并非如此,人胰岛素是通过生物学合成的,它的准确名称应该叫做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那么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是不是最适合人的呢?这要从胰岛素的发展历程讲起。
我们把人胰岛素称为第二代胰岛素,对应第一代动物胰岛素和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动物胰岛素的提取成功使得糖尿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但动物胰岛素在结构上与人的胰岛素相差数个氨基酸。1987年,第二代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问世。因为它与人体分泌胰岛素氨基酸序列相同。不过,重组人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在发挥效能方面仍有差别。产生这个差别的原因是人胰岛素在皮下注射后需要一个解离、吸收的延迟过程才能进入血液,进而起效。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是按需给胰岛素,包括基础状态时的小剂量持续分泌和餐时的迅速分泌。进餐后,胰岛迅速大量释放胰岛素,以配合进餐过程,保持血中葡萄糖水平不会过分升高;空腹或饥饿时,体内胰岛素的释放会相应减少,使血糖维持在平稳的水平。理想的胰岛素要能精细地模拟正常人的这种基础-餐时胰岛素分泌模式。因此第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30通过对人胰岛素肽链的“小改造”,在起效时间、峰值时间、作用持续时间上,更接近人体生理胰岛素的分泌。现在让我们重回文章开始时的那两个问题。简单说,胰岛素的发展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每一代的进步都是为了更接近人体生理胰岛素的分泌,让糖友拥有更方便、更安全的抗糖武器。(本文作者张进安系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