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在4月11日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卫生部将多措并举,整治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管理,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可以使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并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处方资格进行限定。这些内容已写入正在紧锣密鼓制定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中,很快将公开征求意见。
分类管理是方向
卫生部正在制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将很快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中明确: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的药事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保障本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承担责任和义务;明确对抗生素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把抗生素分成限制类、非限制类和特殊管理类这三大类;并将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能够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做出明确规定;强化处方定评制度,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处方资格进行限定。
此外,将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监测,继续开展全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培训。继续对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药学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培训,进一步加大临床药师制的建设力度,鼓励临床药师深入一线,和临床医师形成医疗团队,对于一些难治性的、感染性的疾病,对于细菌耐药的病例要进行个案的讨论、个案的会诊,给出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来提高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我国抗菌素使用趋于合理
赵明钢表示,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抗菌药物应用监管,卫生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从对医疗机构监测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抗菌药物的消费金额在逐步下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下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下降,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在降低。“所有的指标都证明,我们的抗菌药物使用越来越合理,而且相关数字远远好于许多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