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疗器械相关人士介绍,中和性抗体是由血液中获得性免疫细胞暴露于病毒后产生的一类可溶性蛋白。在血液中,它们能与病毒结合,阻止其进一步感染人体细胞,并可导致病毒颗粒裂解,引起“中和”反应。由于中和性抗体可以在病毒感染人体细胞之前将其“消灭”,因此,如果此类抗体在人体暴露于HIV之前就存在,将可以预防感染发生。
而近日据东方医疗器械网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生物技术公司Theraclone科学、Monogram生物科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组成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与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组织(IAVI)合作,分离出了17种能广泛中和艾滋病病毒(HIV)变种的新抗体,为设计候选疫苗提供了新的标靶。
据医疗器械网专家人士获悉,只有少数HIV阳性病人在感染HIV病毒数年后能产生强效广谱中和性抗体。动物实验显示,如果一种预防性疫苗能引发这些抗体,就能阻止HIV感染。2009年时,该研究小组曾分离出包括PG9和PG16在内的3种强效中和性抗体。PG9和PG16是科学家首次发现的强效HIV广谱性抗体,可以与HIV-1中的一个糖蛋白(gp120)特定表位结合,阻止HIV-1感染人体细胞。
据医疗器械专家介绍,这17种新的强效广谱中和性抗体(bNAbs)是从4名HIV阳性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它们有些能与HIV表面的不知名分子结构或表位结合,这意味着在设计疫苗时,可供选择的标靶大大增加;而且其中一些抗体阻止HIV感染的效力比以前开发的抗体强10倍到100倍;随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也分离出了一批强效中和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