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曹 政)12月5日,北京市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该市医联体建设规划。明确到2016年12月之前,北京市医联体的数量将达到50个左右,以期实现辖区居民全覆盖。
■医联体结构可采取多种模式
此前,北京市先后在朝阳区和平谷区启动医联体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目前多以较松散、非独立法人的联合体为主。但也有一些医联体在尝试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由大医院托管。
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根据《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北京市医联体的特点是以区域为界限,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以分工协作为核心,强调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分工。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可保持独立的医疗业务管理,也可以采取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控制标准等。
他解释说,之所以没有统一推行某一种模式的医联体方式,是因为北京医疗机构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医联体内部各机构之间的紧密关系也各不相同,只采取一种模式是难以推广的。“先给区县更多的空间自由探索,在过程中逐步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医联体内将实现六统一
该市一个医联体由一个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作为核心医院“牵头”,联合相关三级、二级及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合作医院,经各方协商后正式签约运行。
为鼓励大医院参与医联体的积极性,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将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对公立医院在医联体提供服务所承担的服务成本适当给予补贴。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负责人表示,今后区域合作医疗联盟将达到六统一,也就是统一学科规划,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调配床位,统一技术支持,统一建立和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特别是在医联体内,将通过对医疗资源的调配,将部分成员单位的床位作为康复床位或老年护理床位,应对急性期诊疗后续治疗的需求及老龄化社会的护理需求。
■配套改革有待跟进
据北京市卫生局评估分析,在推进医联体建设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用药方面,体现在社区缺少慢性病用药,难以分流大医院的开药患者;部分药品只限三级医院使用才能报销,导致病人不同意转往二级及以下医院。另外,价格方面,主要表现在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康复院、护理院发展受限。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各有关部门正在根据本部门实际着手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未来医保按医联体付费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但当前患者就诊的自由度非常大,固定的首诊负责制还没有形成。而实现医保对医联体付费的前提条件是,患者首诊必须在社区,并且是固定在某一家社区,转诊更是要限制在医疗集团内部。
不过,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不会出台强制患者在社区首诊的政策,主要还是通过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医保政策等措施,吸引患者到基层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