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恳
SARS暴发后,普通民众开始知道:联合国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组织,可以阻止外国人进入中国。
“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以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为宗旨。英文全称为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
陈恳是中国第一批进入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之一,也是WHO任职最久的中国官员,是最为WHO所熟悉的一张中国脸。从1990年开始,他成为WHO西太平洋地区的卫生干事,参与传统医学项目。2000年至2003年6月,他担任WHO的区域医学顾问,负责西太平洋地区合作中心的工作,包括血液安全和健康调查等。2003年到2010年,陈恳担任WHO南太平洋地区的代表,负责组织、管理和监察WHO在南太平洋15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作情况。
“在联合国机构工作是非常残酷的。我刚去的时候也差点放弃这个工作。”然而事实上他却在WHO工作了整整20年,并成为P6级别(Professional 6,Professional Stuff的最高等级)官员。20年间,他在传染性及非传染性疾病的控防、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卫生政策、健康经济学、卫生人力资源、环境健康学等诸多相关领域,以自己的中医专业知识,为WHO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涵盖21个太平洋岛国和地区。
2012年,陈恳被任命为WHO驻华代表处卫生体制发展高级顾问。2013年11月,应GCC(全球中国链接)邀请,他和青年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WHO工作的故事和经验。
站住脚,呆下去
因为不错的英文功底,上世纪末,陈恳常常被邀请到各国去作中医培训、讲座。上世纪90年代初的某天,他正在瑞典一个小城讲课,中途接到一个电话——卫生部希望他能去WHO工作。
当时的陈恳和大部分人一样,对WHO的工作内容并不熟悉。“我跟他们打过一次交道。中国起草艾滋病预防规划,要把中医的内容加进去,但没人会英语,就把我加进去了。”卫生部的领导问他愿不愿意去,“我回答说国家让我去我就去”。
陈恳在WHO的第一项任务是完成前任官员留下的一个会议。“这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我需要请临时顾问完成这个会议。但我都不知道这个会议干嘛,也不知道会议该怎么组织——钱从哪来、找谁来参加、顾问是做什么的——完全摸不到头绪。”
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当时的陈恳只能抱着WHO三本厚厚的工作手册埋头研究,在国内他是受学生欢迎的教授,在WHO却成了从零开始的“菜鸟”。“当时住宾馆,三本手册对我来说就像是Bible(圣经)一样,每天从宾馆带到办公室,再从办公室带回宾馆。”曾经是学校里最年轻副教授的陈恳,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我对自己说:‘陈恳你不是个笨人,但世界上有一件事情你做不了,那就是联合国的工作。’”成为WHO的一员、为它工作,与作为政府或者国家代表与WHO合作完全不同。“WHO认为你是专业的,就应该做到这些事情。”初来乍到的陈恳,将这种工作环境评价为“很冷酷”。
在去往WHO之前,卫生部领导给陈恳的指示是“站住脚,呆下去”。谈到当时面对巨大落差和失落感,却能够坚持下去的理由,陈恳说道:“当时想法很简单,不能给中国人丢脸。附带想法是,不能给学中医的人丢脸。中医不仅被部分外国人歧视,一些中国人也歧视。”和他一同入职的日本同事在结束五个月的试用期之后,直接拿到了五年的工作合同;给陈恳的聘书却是两个月、两个月、两个月、五个月,十一个月之后,他终于拿到了正式合同,并且一做就是20多年。
六字要求的最终实践成果,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总结:“钻进去,站住脚,呆下去,升上去。”
不做怨妇
WHO不乏各国的高级政府官员,很多人无法适应快速且独立的工作要求,中途黯然离去。“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在国内是高官,在WHO心理不平衡,一直抱怨。千万别抱怨,一定不要做怨妇。”
在WHO的前十年,陈恳一直是P4级别。尽管最忙的时候他接手了两个退休的P5级别官员的工作,一个人做了三个人的工作,升职名单上还是没有他。
“两个P5退休了,没有钱找人,让我P4来做。但我从来没抱怨过,后面十年连升3级。”陈恳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告诫年轻人说:“不要抱怨,好好干。”
他用ACT这个单词来概括WHO的工作模式:“A是action,要迅速采取行动,并且要有结果,不能说做了没回音,没下文;C是country-center,作为联合国组织,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成员国,能否让成员国受益是关键;T是teamwork,不能单干,要团队合作。”在WHO,大家经常通过绑腿跑等类似的游戏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WHO,工作必须是完整的工作。”陈恳说,没有人会去和自己的老板说:我碰到一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不能告诉我怎么办。
“这只能说明你这个人不够格。你可以和老板说的是:我今天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有这几个选项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的主张是这个选项,理由是什么。老板可以说不,选择另外一个选项。但你不能说我有这个问题,老板你来告诉我怎么办。那不是个好的员工。”
怎么保证工作能完整完成呢?陈恳的答案是唯有不断地研究、分析它,然后归纳、总结,给出选项。“老板可以马上作出决断,那你的工作才算完成了。这就是能力。”
沟通的艺术
曾经有国内的政府部门邀请陈恳作培训,给出的题目是“沟通的技巧”。陈恳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与人沟通不仅是技巧问题,可以称作一门艺术。
“千万不要害羞,该说话的就要说话。”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通常比较谦虚。“但在外国人看来这不是谦虚,会被看作无能。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说就要说。”
在联合国机构工作了这么久,陈恳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要用最简单的句型、最熟悉的词汇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二是要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大部分情况下,你所熟悉的句型和词汇已经足够表达你的意思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他们写东西转着弯儿讲,和我们中国人讲中文一样,意思埋起来。但是我们中国人不要尝试这个,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要考虑太复杂。”
由于天然的文化差异,在与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对对方说的东西不了解的情况。谈话就无法继续下去吗?
“当你对一个主题不熟悉的时候,就要想办法调回来,换回你熟悉的东西。比如对方在讲欧洲历史,你只要抓住一两个关键点,把这个东西引到中国历史,你肯定比他知道的多。他拉过去讲,你过一会儿再拉回来。这样才能控制会议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