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燕
田林东路路边空气监测站,PM2.5显示值为“277”。看到这数字,一位来自青浦的市人大代表不由蹙眉,“就在从青浦赶来的路上,我看到高速公路旁的秸秆还在焚烧,刺鼻呛人的烟煳味萦绕不散。”
昨天,代表年终集中视察继续开展,主题为“大气污染”。不少代表反映,空气污染指数几乎爆表,郊外农田里却仍在焚烧秸秆,双休日驱车在高速公路,沿途不时看到秸秆焚烧的滚滚浓烟。
这不仅仅发生在上海。日前,一名电视台记者在苏北一处秸秆焚烧现场直播,说着说着,人就消失了,完全被浓烟“埋没”……在昨天的代表视察座谈会上,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也说,这几天,从卫星云图上看,秸秆还在烧。
雾霾这么重,秸秆为啥还在烧?
焚烧秸秆,为何禁而不止
“在道路两边的一公里田地内,我发现有10余处田地留有秸秆焚烧过的痕迹。”这位代表暗访发现,三浦公路周边、S32南六公路出口附近,都存在焚烧秸秆现象,浓烟冲天。
“雾霾天烧秸秆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常江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几十处在烧秸秆,沪宁公路上浓烟滚滚,这种做法是否会加剧雾霾?
据专家分析,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要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另外,燃烧秸秆降低大气能见度,妨碍交通。在PM2.5各种污染源的占比中,至少有4%来自秸秆燃烧。
据了解,严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被列为重污染应急措施之一。一些区县对焚烧秸秆也有相关处罚规定,比如本市某镇发现焚烧现象,取消该承包户来年的承包资格,并扣除相关农业补贴。不少其他省份有明文禁止焚烧秸秆,可往往禁而不止。
在松江石湖荡镇,有的农民说,“秸秆烧掉后的灰可以给土增加肥力。”有的农民说,看到别人在烧,自己就跟着烧了。焚烧秸秆如果被发现,会不会受罚?一位农民说,有人监管,但管不过来,大家还是会烧。据悉,其所在村委会指派了巡逻员管理。“可是防不过来,那么多的田地。”村委会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采用的方式,基本是禁烧禁抛,且在一定时间段内明确专人下村巡逻,可是往往这边检查巡逻的人刚走,那边农民就开始烧了起来。
政策补贴,促进秸秆还田
“仅仅靠堵的方式,显然行不通。能否利用经济杠杆,加大资源化利用,提高农民秸秆还田积极性。”市人大代表马瑜认为,关键在于给过剩的秸秆“找出路”,让秸秆得到合理的循环应用。其中,相关政策支持、补贴少不得。
在一些省市,补贴政策初见成效。比如在常熟市虞山镇五星村,秸秆被农户粉碎处理后重新还田播种,当地每年两季秸秆都100%回归田头。村民说,他们并不焚烧秸秆,政府有秸秆还田补助,15元一亩,同时回田对土壤也有好处。
世博会期间,本市曾明确规定禁止焚烧秸秆。为从源头上减少秸秆产生量,对于该种秸秆的市财政每亩补贴150元,各区县按照各自财力再适当增加补贴额。同时鼓励和引导秸秆的综合利用,通过机械还田、用作有机肥辅料和食用菌培养基料等途径,实现秸秆消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这一补贴、引导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能持续下去。”代表们说。 下转◆5版(上接第1版)
在崇明瀛南村,一位退休老师利用秸秆原料,不断地给机器 “喂料”,生产出“秸秆煤”。市人大代表尹邦奇认为,在治理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中,要加强科学技术的运用。对这种变废为用的方式,要鼓励支持。据张全介绍,目前,秸秆的出路主要有三种:肥料、燃料和材料。在上海,秸秆用来做燃料和肥料比较多,“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达89%,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他表示,今后将建立秸秆禁烧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完成5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禁烧立法,加强区域联防
根据市农委的政策,目前上海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本市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及相关农业企业给予45元/亩的资金补贴;对收购本市秸秆,并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单位,按秸秆收购量,给予200元/吨资金补贴;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项目,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30%的资金补贴。“农户焚烧秸秆,就拿不到补贴。但目前这些规定还是行政规定,并未立法。”对此,不少代表认为,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下一步要立法制止。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进入一审的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修订草案)》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市或者区县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
审议中,不少常委会委员为“秸秆禁烧”立法叫好,也有委员提出,相关划定区域内禁止焚烧,是否意味着在禁止区域外就可焚烧秸秆?陈必昌委员认为,政府应该从根子上解决,在全市范围内禁止焚烧秸秆。
在张金康委员看来,大气污染要强调区域共治的概念,将上海和周边地区的环境共同治理,烧秸秆同样也遇到这一问题,比如浙江、江苏相近的地方大量烧秸秆,就会有大量的烟排到上海,同样上海焚烧秸秆,也会排到周边省市地区,希望在更高层面,推动更大范围的合作,在秸秆立法中加强区域联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