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泳
自上周起,申城连续数日重度雾霾。面对罕见雾霾天气,节能减排呼声渐高,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雾霾经济”渐火。除环保部门、能源部门主动出击、市民群众自动“防卫”外,城市公共卫生领域还能有何作为?昨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表示,从公共卫生领域延伸出的雾霾相关研究,还有诸多亮点可以开发。
从AQI指数(空气质量指数)延伸至AQHI指数(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可谓下阶段“开发”的亮点之一。阚海东解释,目前申城每日公布AQI指数,告知市民空气质量情况,但这种指数应对到个体化群体中,尚显笼统概念化。如今,加拿大、香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始采纳AQHI指数,指数在公布空气质量时进一步细化,为市民带来更详尽健康指导。专家举例,对小儿哮喘者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影响更大;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则更显重要……AQHI指数能实时公布空气污染混合物所产生的健康危害,让不同人群得以有的放矢预防。
就在上周,申城空气净化器的销售一路飙升,怎样的净化器才更有用?怎样的口罩可以阻隔PM2.5?面对这一系列疑问,阚海东说,目前,市民可通过查询“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网站,找到对空气净化器的科学检测数据。今后,类似这样的权威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为市民在预防雾霾中给出最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