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县里的宫颈癌免费筛查,让我在早期发现宫颈癌,避免了病情延误,医疗费还报销了3800元。”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两利村村民余干花对记者说。
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靖安县是贫困山区,上世纪70年代被确定为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之一。当时,当地的宫颈癌死亡率是全国平均死亡率的3倍。通过40年坚持不懈的普查早治,该县宫颈癌发病率从1974年的143.95/10万下降到2012年的14.48/10万,死亡率从44.7/10万下降至2.67/10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近日,记者来到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宫颈癌农村防治研究机构——靖安县宫颈癌防治研究所,探寻该县宫颈癌防治的足迹。
■早诊早治40年不间断
提起靖安县宫颈癌防治研究所,县里几乎每一位妇女都知道。
该所所长徐小玲说,上世纪70年代,宫颈癌是导致靖安县妇女死亡的“第一杀手”。该所前身是1974年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原院长杨学志教授组织的一支宫颈癌防治工作队,1980年正式挂牌,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有病理室、细胞检验室、诊疗室,开展以宫颈癌为主的普查早治。
该所医生余葆华说,每年4月至10月,所里就会租一辆车,组织11人的筛查队伍,带上显微镜、检查药品、登记表等,到乡镇给农村妇女做初筛。在这之前,村支书、村长、妇女主任等村干部通过户口摸底35岁~60岁已婚妇女,下发农村妇女宫颈癌自愿免费检查知情同意书,动员妇女们检查,并告诉她们筛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靖安县财政每年投入120万元,用于防治所的人员薪酬和工作经费,为县直单位和下辖11个乡镇的2.5万余名适龄妇女提供免费筛查。去年和今年,该县又专门从新农合统筹基金中分别安排20万元用于免费筛查,对参加新农合被筛查确诊为宫颈癌(癌前病变)、子宫肌瘤、乳腺癌的对象,其住院补偿比例提高10%。
靖安县卫生局局长喻建文说,历届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治所一直保持着独立建制、全额拨款。县里还成立了宫颈癌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组长,各乡镇、各单位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订筛查实施方案,加上财政、卫生、民政、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已形成了查治宫颈癌县、乡、村三级查治网络。
该县仁首镇副镇长邹静燕说,每年县里筛查文件一出台,镇长和书记就亲自参加动员大会,县里还把宫颈癌筛查纳入对乡镇的年终考核,乡镇会对筛查进度进行督查。
■辛苦筛查换来群众健康
谈起下乡筛查的情形,余葆华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筛查180多人,两三个月都在乡里跑不能回家。但相比前辈们走山路,扛着米、菜和被子下乡筛查,我们可幸福多了。”
“刚开始筛查的时候得不到群众理解。”徐小玲说,村干部追着筛查对象往田埂地头跑,有的甚至上门几趟,说尽了好话,劝她们来筛查。大多村都给前来筛查的妇女发放30元~40元误工费。现在,通过一些受益者的口口相传,很多人都知道筛查的好处,90%在家的妇女会主动接受定期筛查,连周边奉新、安义县城的妇女也主动来所里筛查。
40年来,该县完成宫颈癌普查23万余人次,查出宫颈癌患者609名、癌前病变者766名,对查出来的癌前病变者及时治疗,宫颈癌患者则送至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今年夏天去中源、罗湾等乡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回访时,村民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连说感谢,还给我递来了西瓜和饮料。”徐小玲说。(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在宫颈癌防治研究所一楼诊疗室,记者遇到了带着弟媳妇来做筛查的宝峰镇宝田村村民黄金花,她说,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已经坚持了六七年,有一次筛查时发现自己有宫颈息肉,后来研究所医生给治好了。
■低成本做到三级全预防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李隆玉从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致力于研究靖安县宫颈癌防治效果,她告诉记者,宫颈癌是病因明确,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如何找到一种适合农村地区推广、科学合理的宫颈癌筛查技术?靖安县通过40年的防治实践找到了答案。
李隆玉说,上世纪70年代,筛查是通过宫颈刮片显微镜下判断;1990年以后,加上阴道镜检测来判断癌前病变。这种技术医务人员也容易掌握。
低成本、可重复性,是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的关键。李隆玉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把醋酸、碘等药物,交通费,医务人员下乡筛查等成本算进去,每位妇女的筛查成本仅为30元左右,财政负担得起,筛查工作才得以一直坚持下来。
“最难能可贵的是,靖安县把宫颈癌一级、二级、三级预防全做到了。”李隆玉介绍,一级是在平时加强健康教育宣教与咨询;二级是对无症状、有患宫颈癌风险的妇女进行筛查;三级是对发现癌前病变的妇女,通过激光、电灼、立普刀及子宫锥切等手术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阻断其发展为宫颈癌。这些都可在防治所里一站式完成。
江西省卫生厅妇社处负责人表示,目前该省正通过培训,向两癌检查项目县推广靖安县这种低成本宫颈癌筛查技术和群防群治的防治模式,以造福更多农村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