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马爱平
筛选出9个作物节水品种,构建了作物节水型种植制度决策技术与平台,研发了50个抗旱节水材料、制剂等农业高效用水产品和设备,制定了8项作物高效用水与精量灌溉技术标准与规程,取得了66项国家发明专利,获25项实用新型专利……
两年多来,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之“农业生物环境控制与生物修复”主题,从农业高效用水精量控制技术与产品、农业生境检测监测与修复技术研究、重要农林有害生物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组织了57个国内相关领域优势单位开展研究。
调控和灌溉技术显身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介绍,该主题通过“作物生命需水过程调控技术”的研究,建立了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站与分层分布式作物生命需水信息试验监测系统等,开发了3种适合大田作物的额非充分小定额施灌控制技术与配套产品,开发了2种新型抑蒸降耗产品……
“研究还系统提出了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优化决策方法,建立了膜下滴灌棉花、酿酒葡萄、温室蔬菜的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综合技术体系,形成了5套主要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生产技术标准。其中,膜下滴灌棉花节水霜前花产量比例提高10.6%,酿酒葡萄节水单宁提高15.0%。”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杜太生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牛文全介绍,其科研团队研制了微润灌水关键技术与产品,将平均粒径为2.6微米易萃取化学填充剂均匀混合到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均匀而微小的孔隙,最小的土壤颗粒都无法进入孔隙内发生堵塞,适合干旱、小水源灌溉,该技术为续灌,使根区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范围内,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95%以上。
该主题还提出了新一代微润带生产技术与产品,将惰性填料由单一无机填充剂调整为无机有机共混型填充剂。攻克了壁厚增加对于流量的影响,使微润带适合机械铺设和抗损能力。目前已制成了厚度达990um的世界上最厚的高分子半透膜,使产品的形态由微润带转变成微润管。该生产工艺已经形成全自动化生产线1条等,微润灌技术产品成为比滴灌更节水高效,在我国形成微润灌技术研发与生产基地,单条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米。
科研人员还通过“水稻滴灌技术”初步建立了水稻品种滴灌适应性的评价体系,研发播种滴灌水稻高密度精量播种机3种,筛选安全高效水稻土壤除草剂2种等。2012年9月对20亩膜下滴灌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进行产量测定,实测亩产达836.9公斤。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到新疆、江苏、宁夏、黑龙江等地,试验示范面积达5030亩。
检测与修复技术更快更科学
面对常规有毒有害重金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韦革宏介绍,研究人员建立了土壤重金属及抗生素分子探针快速检测技术,可将国际检测最低标准量再降低2—15倍。同时,开发出单通道、多通道快速检测免疫金标试纸条,可同时或单独对四种农药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检测时间为5—7分钟,这显著提高了我国农药快速检测的能力。
针对不同污染物类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周培说,研究人员研发出Cd、Zn、Pb物化稳定技术与产品,建立物化稳定—低积累作物水稻的联合阻控技术等修复技术。同时,以农田有机复合污染为靶标,获得了30多个优良降解菌及菌系、正在形成6个复合农药和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修复菌剂及酶制剂产品。
在“重要农林有害生物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研究中,科研人员分析大豆、瓜类等作物或林木为所传代的危险性病原生物的种类,对每一种选定的植物病原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对每种病原生物选定的分子检测靶标,建立高通量、高精准度和超快速的病原检测技术体系。目前,对不同的检测靶标生物建立了6种检测技术,并对所选的病原生物,筛选了核心基因,设计了高可信度的引物或探针;建立的检测技术体系可同时检测样品中传带的10种以上病原生物,具备高精准度、高灵敏度和超快速,使我国的有害生物检测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农业有害生物分子免疫调控技术研究”中,科研人员已鉴定和分离了8个细菌和真菌源蛋白类和1种真菌多糖类免疫物,获得了1株防效好、定殖久、性状稳定的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突变株,获得最优化的免疫诱导活性多肽,解析了2个真菌源蛋白的晶体结构,获得了1个茄科作物青枯病免疫接种剂“鄂鲁冷特”初产品,防效达75%,建立了3000亩的生产示范基地,转让了1项发明专利等。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