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专家人士介绍说,“我国从1957年开始研制人造血管,并在大量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中动脉的移植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994年,上海胸科医院与苏州织带厂曾一起研制涤纶人造血管,基本上突破了大部分的技术屏障,只是预凝涂层做得不够好,防止渗血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困扰着人造血管的效果,因而没能在国内推广起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造血管的制造成本过高,生产厂家不赚钱,市场不稳定,造成了国产的人造血管逐渐在国内市场上消失了。”
据医疗器械招商专员了解,在心外科手术中使用的人造血管分为大血管和小血管,直径在8mm以上的为大血管,以下的为小血管。根据材料不同,又可分为涤纶人造血管和聚四氯乙烯(PTFE)血管。根据制作方法不同,有针织的、编织的和压膜的。根据用途不同,有用于介入治疗的,也有用于手术的。
熟悉人造血管发展过程的医疗器械业内人士指出,人造血管难于国产化的真正原因在于,人造血管产品本身成本不高,但前期的研发技术成本投入过大,现在人造血管主要以涤纶为材料,这种材质做衣服可以,用于人造血管就不容易了,编制复杂远超过制衣工艺,既要克服其涂层抗原性,又要保持其具有一定的生物强度,既要有柔韧性,还要有可造作性,易于缝上,不能漏血。经过长期投入研发的核心技术很难获得产业化,没有持续的盈利预期,这样的买卖没有人去做。
医疗器械专家人士表示,约有40万例心脏病手术中就有约8万例属于大血管手术。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在中国,目前一年有20万例的心血管手术,大血管手术约5000左右,数量还没有上去。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以及人口提前进入老龄化,势必造成大血管手术病人的数量有所增加,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将是一种趋势,若有企业愿意进入这一领域,参与到生产和销售中将‘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