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疗器械招商专员介绍,目前全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监测网点覆盖了全市一百余家医院及其所属的社康中心、超过一百家生产企业,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为市民安全用械起到了“预警”作用。
据悉,近日深圳市药品监督局职业技能鉴定站陈志胜副主任将就安全合理使用医疗器械,加强公众用械安全科普等问题与市民展开网上对话交流。他还透露,今年1至8月份,全市共收集到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病例报告245份,数量名列全省前列。
此外陈志胜就网友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提问。“会先”网友询问“家庭中常用的血压计、体温计,也会出现不良事件吗?”陈志胜表示,家庭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有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隐形眼镜、胰岛素注射笔等,而甚至小到医用口罩、棉球、纱布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电热、温热磁疗床等等都会发生不良事件。
对此陈志胜提醒市民,发现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以向所在地药监部门反映,直接告知深圳市医疗器械评价中心工作人员。
现在医疗器械广告铺天盖地,那么如何鉴别呢?陈志胜副主任介绍,从经验来看,违法医疗器械广告主要发布渠道有电视、广播、报纸、期刊、宣传彩页、口头宣传等,要注意违法医疗器械广告宣传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