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王潇雨)通过骨髓腔内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诱导心脏移植实现免疫耐受,有望使患者在心脏移植后少吃或不吃免疫抑制药物,从而高质量地生活。这是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心衰内外科治疗高峰论坛上,北京安贞医院发布的一项关于心脏移植免疫耐受技术的研究,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支持,相关论文已被国际医学杂志《干细胞》接收。
主要负责研究工作的郭可泉博士介绍,该技术的原理是,在心脏移植的同时,并取供体的骨髓,若配型合适,心脏移植术后分期向受体做骨髓腔内骨髓移植,使受体的淋巴细胞对供体心脏产生耐受,不出现排异反应;同时,淋巴细胞对外界包括细菌、病毒在内的其他抗原,都保持正常的免疫保护性反应。因此,患者可以减少或停止使用免疫排异药物,减少副作用并节省费用。“此骨髓移植只需半相配就可实现免疫耐受,不同于常规骨髓移植的全相配,不需要大面积全身照射。”郭可泉介绍。
由于心脏移植患者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异的免疫抑制药物维持生命,但可能带来白细胞减少、高血压、高血脂、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造成患者难以长期生存。目前,心脏移植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为50%~55%。同时,免疫抑制药物价格不菲,国内患者平均每年需承担3万元~5万元的药物花销。
“脏器移植术后都存在免疫排异的困扰。该研究经改良后有望在肝、肺、肾脏移植等领域进行推广性研究。”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孟旭介绍,“该研究是在小动物、大动物多年研究基础上所获得的临床突破,完全符合伦理学规范,目前在国际心脏移植免疫耐受领域未见相关报导,是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重大创新性研究成果。”
据了解,自2010年8月至今,该研究累计完成手术4例,患者年龄跨度从12岁~42岁,术后随访的最长时间近2.5年,目前这些患者的免疫抑制药物服用减少到常规剂量的一半或1/3,患者心脏没有出现排异反应及并发症,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每年为患者节约药物费用1.5万元~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