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专家人士认为,电子病历相对纸质病历而言,其优势明显,日渐普及;但是电子病历在给医院和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象。
在医疗器械专家人士看来,我国的电子病历系统,狭义角度,总体处于上述的第二和第三阶段。部分主流厂商提供很好的第四阶段解决方案,并提供了第五阶段的探索工作。
医疗器械专家人士认为,从广义的角度,电子病历更多是临床信息系统CIS的概念,强调全部临床信息的集成,包括各类检验、检查、手术等数据。很容易理解,这些临床数据来源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通过集成,形成广义的电子病历。
然而,电子病历的使用已有若干年,由于医院业务流程、共享数据等没有统一标准,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不能对接成为共享的最大障碍。医院间各自为阵,医疗信息不能共享,当患者更换医院时,以往的病例信息就不能详细的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患者治疗造成障碍。
在医疗器械专家人士看来,电子病历要实现互联互通,首先技术上要实现字典(数据元)、语法(各级模板和文档规范)和沟通方式(交换格式、协议)等的标准化。在2009年,在医疗信息化相关政府专家、院校、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一套业务和技术标准,并由卫生部颁布实施,但是通过目前的实际使用效果看,并不是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