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方 序 特约记者陆桂芳)日前,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沈华浩教授团队牵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团队等联合完成的“支气管哮喘分子发病机制及诊治新技术应用”项目,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哮喘是最常见且危害重大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约有2000万名哮喘患者,其中90%的患者未得到规范的诊断和治疗,这与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足、临床缺乏有效且易于开展的技术有关。
沈华浩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加拿大学者创建的气道反应性测定技术,被认为是国际上哮喘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测定需要非常昂贵的仪器,操作方法复杂耗时,仪器全部依赖进口。1987年,该项目组创建了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新方法,简化了一些指标,但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且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很快就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使占总数约35%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得以早期发现,并被我国《哮喘防治指南》所推荐。
在哮喘的治疗上,对过敏原的测定很关键。但过敏原存在地域性差异,国外试剂盒对于国人并不完全适用。从2004年开始,该项目组进行了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检测试剂盒的自主研发,2010年1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产品目前已在29个省(市)的医疗机构使用。
茶碱用于治疗哮喘已近半个世纪,但由于茶碱的有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易出现严重副作用甚至死亡,临床应用也受到限制。西方人茶碱代谢慢,副作用更大,不被推荐用于治疗哮喘,而以吸入激素作为哮喘的一线用药。该项目组通过基础研究发现,茶碱的代谢有很大的种族差异性,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给予较小剂量的茶碱即可达到有效的抗炎作用。因此,项目组创新性地将茶碱和激素联合起来治疗哮喘,结果显示,此方法临床疗效与吸入高剂量激素相当,但明显降低了激素和茶碱的副作用。
“我们算了一笔账,因为茶碱很便宜,用我们这种方法一天花费仅1元多。假如用国际上流行的标准,一天加起来是8元。”沈华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