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伙伴及第二大进口伙伴,经贸关系相当密切。近年来由于政治原因的介入,两岸经济往来频繁,挟地理优势、文化优势,以及两岸间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给了两岸经济带来了升级转型、脱胎换骨,再创经济奇迹的机会。
2011年6月29日,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共同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正式生效。两岸各界对ECFA寄予厚望,认为此举将促进两岸货物贸易规模扩大,加速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带动两岸产业合作发展。由此,两岸医疗器械行业加深了解与合作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预期越来越积极。
不久前,海峡两岸医疗行业管理部门,医疗器械产、学、研等领域的业界人士汇聚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于福州举办的“两岸医疗器械产业合作与交流会”上,共同探讨台湾医疗器械产业情况、两岸医械进出口贸易趋势、ECFA对两岸医械贸易的影响等问题,共谋合作的新契机。
海峡两岸医疗器械贸易情况
大陆对台湾的医疗器械出口额逐年增加,大陆对台湾的医疗器械进口额增幅较慢。 大陆出口到台湾的医疗器械以无源器械为主,大陆对台湾的人造关节进口额较高:相关进口额占比达7.34%。
近几年,台湾医疗器械出口略有上涨,但医疗器械进口要远大于出口。2011年1~7月,台湾从69个国家及地区进口医疗器械,主要进口伙伴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德国。同期,台湾共向173个国家及地区出口医疗器械,前三大出口市场依次为美国、日本和菲律宾,中国大陆排名第四。
两岸医械产业各具优势
台湾业界同行认为,目前,台湾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势在于:产业易于整合;少量多样的制造业特性,使企业接单能力较强;且台湾产、官、学、研、医合作密切,拟订了多项计划,例如2010年推出了重点发展中高端医疗器械的“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行业创新、制造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以及商品市场化导向均较强;生技园区的设立,使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且相关医疗法规持续改良,逐步与国际接轨。
但是,台湾医疗器械行业具有产业规模小、品牌建立和企业扩张不易、高端产业尚未成熟、无主导性产品营销全球、缺乏临床研发人才等劣势;并且,台湾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大陆市场面临产品分类不同、认证时间长、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市场布局不易、外商竞争激烈等挑战。而大陆具备市场规模庞大,经济快速成长;法规严谨,更新快速;政府极力推动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国性生物医药园区达22个以上,招商条件优厚;政府奖励研发;产品价格低廉,质量逐年提升;具备大型诊断影像产品制造经验等优势。这些对于台湾同仁来说,颇具合作的吸引力。
按照ECFA,大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农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医疗产品等实施降税;台湾则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石化产品、机械产品、纺织产品等实施降税。其余产品仍按最惠税率进口。其中,从2011年1月1日起,大陆对原产于台湾的人造关节产品的进口税率为“0”。
在蔡天智看来,“ECFA对海峡两岸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将突出地体现在服务贸易和技术交流方面——医院、展览和研发领域有望实施更加开放的措施,两岸医疗器械贸易、技术交流也将更为活跃”。
“ECFA签署后,盼能加强双方互相投资与合作的机会。”陈滨表示,目前两岸医疗器械行业应加深合作的领域有居家健康器械、医学影像、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医疗管理、医疗电子零部件等。他强调,“为了实现两岸业界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双方应建立合作策略联盟,加强技术人才交流,并设立专门的联络机构,以便交换信息,共同开发市场”。
全球金融危机令大家意识到,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全球制造业竞争将日趋激烈。世界原有分工格局被打破,突显了两岸区域整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医疗器械生产领域,我们热盼两岸的合作和互动,共同在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中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