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在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这是继药价虚高经媒体曝光后,再次引发广大市民对看病贵关注的热点问题。
“以械养医”虚价伤民
据介绍,医用高值医疗器械耗材通常相对普通低值医疗器械耗材而言,一般指分属于专科使用、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且价值相对较高的医用医疗器械耗材,如心脏介入类医用医疗器械耗材,包括导引导管、支架、导丝、球囊、动脉鞘、压力泵等,心脏起搏器,人工髋关节、膝关节,椎间盘脊椎用内固定材料等。
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我国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和医用医疗器械耗材等销售收入约占48%,医疗服务收入约占47%,财政拨款等约占5%,所以药品、医疗器械这两者既是医生的基本工具,又是患者住院费清单的主角,药品和医用医疗器械耗材等销售收入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
市民杨小姐称,去年2月其叔叔要做冠心病手术,需要支架,医院介绍了一种国产普通心脏支架,我们了解到该产品出厂价仅为8000多元,但是医院宣称至少要2.5万元。
医疗器械耗材价虚高易滋生医疗腐败
据中国价格协会调查,高值医疗医疗器械耗材(几乎都是成千上万元)在流通领域平均加价2至3倍,通常加价3至4倍。据记者了解,医疗器械的销售环节太多,每经过一级代理或一个环节,价格都要增加一定比例,最后一级代理给医院的价格甚至已经是出厂价的10至20倍了。
“市政府提出今年医保覆盖范围要扩大到400多万人,而且最高结算额也有提高,但是今年我在提案里指出,城市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筹集的资金是有限的,而需要放置高值医用医疗器械耗材的病例中,这部分费用几乎占了整个住院费用的50%以上,在现行医保实行定额结算,高值医疗器械耗材几乎不可能报销,得患者自己掏钱。”农工党佛山市委员会委员钟文光就指出,许多人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而放弃治疗,市民的健康需求与支付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高价值医用医疗器械耗材价格虚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矛盾。
钟文光还透露,由于高价值医用医疗器械耗材现行价格形成机制,使供应商能够获得远远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使其有足够的空间来支撑回扣等非法的手段促销。就在今年7月16日,佛山市纪委公布原佛山市一医感染科主任罗红涛利用开具医药处方收取巨额回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其有关举报材料指出,罗曾利用“指定”的人工肝手术医疗器械耗材为其牟利。
利益链条,缺乏监管
以械养医机制的作用,催生了一些不合理利益链条,如挂靠、成交、过票等环节。整个链条缺乏监管,也没有有力的惩戒手段,心脏支架等医疗器械、耗材的流通过程十分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