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乔 宁)2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其网站上发布第6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关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等)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可能增加的肾损伤及死亡风险。
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该类药品已在我国上市使用多年。2004年1月1日~2013年6月19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9例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肾功能损害报告。其中,5名患者使用的药品为低分子羟乙基淀粉类药品。
目前,国外多项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后,肾损伤和死亡风险增加;有文献提示,伴有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该类药品的风险较大。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地的药品管理部门已采取多项风险控制措施,如建议该类药品不再用于脓毒血症、烧伤和重症患者等。
国家食药总局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详细了解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相互作用。医务人员在治疗前应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严重脓毒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在增加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应尽快完善药品说明书,及时将药品安全信息及变更情况告知处方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