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医疗终端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医疗业务应用与网络平台的融合正在逐步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未来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将趋向于各种医疗健康子系统的数据融合及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以保证医疗健康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医疗终端作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展现手段成为了相关部门重点投入研发的方向,而随着医疗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疗终端设备种类日趋丰富、数量飞速增长,并向着移动化、小型化、网络化、接口开放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就医疗终端的发展而言,早期的医疗终端在疾病的检查、治疗、诊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医院病房、ICU(急症监护中心)、体检中心,以及部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专业医疗机构。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具有新型特点的医疗终端被普遍使用,如数字化辅助医疗终端,可实现辅助诊断、生物传感诊断、机器人器械辅助诊断等功能;网络医疗终端实现了医疗数据的远程传输;家庭、社区医疗终端使家庭自我监护和诊断成为了现实;无创伤、微创伤的医疗终端则成为了今后医疗终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医疗终端在我国应用有三类终端的适用范围较广、效果较好。例如江苏省无锡市部分医院使用的带有医用PDA功能的手机,可通过共享医学检验图片,实现远程移动会诊,极大地拉近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不仅如此,该终端的“婴儿标志识别”功能,可以通过给婴儿佩戴RFID标志环,帮助妇幼医院解决初生婴儿身份识别、婴儿错领和冒领偷盗等问题。具体而言,医用PDA采用了EDA技术设计制造,内置无线局域网和RFID识别设备,并装有专用软件。医护人员可以用此终端与医院的HIS系统或住院管理系统交互信息,实现在病床前查看病历信息、书写病历、下达医嘱、记录病患要求等,并实时传送到HIS数据库。
其次,便携式体征信息监测终端在医疗信息化中也应用较广。例如中国联通的“智慧医疗急救监护”系统,其核心便是通过便携式心电监测仪、视频等感知设备,实时接收医疗感知终端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传送,再通过GSM或WCDMA网络将视频、体征、地理位置信息传输至后台服务系统,以便于医疗机构实现远程医疗急救监测、诊断与咨询的综合服务。如今,新型便携式心电监测仪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短暂的心脏异常信息,而且可以将采集到的生理信号快速传递到后端服务平台,实现单机测量、即插即用等功能,这给家庭、社区医生和专家医生提供了快捷沟通的渠道。
再者,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一个或多个医疗监测仪连接到健康管理终端,可以实现多路生物医学信号的同时采集和存储,医疗机构利用内置医疗监护模块进行分析处理后,可在终端屏幕显示测量结果。举例来说,如今一些健康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个人健康管理”业务,实现了集前端健康管理终端和后台管理服务为一体,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内置或分体的“体征检测感知终端”监测出体征信息,并通过3G网络将信息发送至相应的健康监测中心,从而获取随时随地的个性化监测服务、长期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和定期健康监测报告,有效预防疾病。
在一系列的医疗信息化终端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其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和技术面临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数据安全问题。一方面,医疗终端易受攻击,终端安全是数字医疗系统整体安全的软肋;另一方面,由于健康数据涉及用户隐私,相关人员要谨防数据外泄等问题。因此,必须实现纵深防御,设计可靠的加解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机制。此外,由于医疗终端采集的数据量大,医疗数据对临床诊断又十分重要,为避免被无故篡改或消除等问题,需要建立大存储容量和可靠的数据传输及存储机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由于终端设备可能存在于其他无线网络覆盖之中,故应保证不对其他网络构成干扰,也应避免受到其他网络的干扰;而在医疗终端大量集中的情况下,为保证数据实时传输,医疗机构必须解决如何避免拥塞和如何执行拥塞控制的难题;最后,为使医疗数据在不同终端之间实现准确的互认和共享,避免信息封闭和重复投资,相关机构必须制定数据互通共享标准。
当前,医疗信息化进程正在改变着医疗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而随着各类新技术的逐步成熟,医疗终端的发展还将具有新的变化。未来医疗信息化终端将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数字化,医疗终端将实现采集信息、传输信息的数字化,以便于后期数据利用;第二,接口标准化,未来为降低多类型多参数医疗终端的数据整合和综合利用,相关部门需要将各种医疗终端的接口实现标准化;第三,网络化,医疗终端与通信模块的结合已成为部分医疗终端产品的实现方式,一方面实现了医疗数据的实时远程传输,另一方面实现了医疗终端后台远程控制和干预;第四,低成本化,在保证医疗监测数据准确率的基础上,降低医疗终端成本、小型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