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中国医学影像战略研究高峰论坛”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指出了医学影像的发展轨迹。业内人士认为,在综合影像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融合不同影像优势,提高学科综合水平,将从根本上增强医学影像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医学影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医学影像的融合之势日趋明显,依靠单一影像检查技术做出诊断越来越少。影像融合需要更好的融合包括X线、超声、核学、光学、成像在内的各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充分发挥不同影像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弥补了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融合技术可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属于诊断,一部分则是为了治疗而存在。作为诊断的融合技术,出现了血管的CT、血管的MR;治疗上进行融合则有介入学、超声等,甚至还把X线、超声、聚焦和磁共振结合在一起进行治疗。而医学影像融合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则需建立在网络数字化的基础上。
市场前景广阔
医学影像现在在融合,而未来则是被融合的局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认为,影像诊断的发展依靠技术推动,未来逐渐提升的影像诊断水平要求在原来定性的诊断上,进行定量的诊断。“从定性到定量,从医疗器械先导到需求先导,这种变化使影像技术不得不进一步融合,这将促使医学影像在未来向着被融合的方向发展。”
而医学影像的市场前景同样诱人。从全球医学影像市场需求看,部分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虽已接近饱和,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拉美、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市场需求仍大。F&S大中国区执行董事侯绪超认为,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国内医学影像行业在医改推动下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国内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基础医疗的释放。
业内专家进一步分析指出,随着国内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投入的增加和医疗需求的释放,使得中国医疗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医疗器械收益最为明显。而在医疗器械里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医学影像,未来几年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医学影像医疗器械市场总额达17.2亿美元,2011年预计可达23.2亿美元。
侯绪超表示,国内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发展,将拉动超声、X光机、DR等影像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但未来的医疗重心倾向以基础医疗机构为主的初级医疗,和以三级医院为骨干的高级医疗,因此医学影像医疗器械在高级医疗领域的需求也会有一定增长。
“未来,医学影像医疗器械不管是在高端应用和大型医疗器械上,还是低端和小型移动医疗器械方面,都将面临长足的发展机遇。”侯绪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