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飞速发展,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政策的扶持下,加大校企合作,投入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注重自主研发和创新,在医疗器械的某些领域中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随着科技进步,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它可以即刻消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使长期受关节病痛折磨的人们再次获得新生,手术后可以像正常人那样行走、外出旅行、工作和体育锻炼等,因此,人工关节成为矫形器械市场上的主要畅销产品之一。
从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学术大会(COA)和共同举办的亚太地区人工关节年会上获悉,为研制出经济、实用、可靠、符合中国人生理特点的医疗器械,降低产品价格,我国目前正着手建设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关节产业链。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院长王岩教授透露,“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典型人体器官组织替代与修复用关键材料技术研发”主体项目已由科技部批准立项,这一项目将针对突破高端医用材料和制品的设计、加工、表面改性及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出20种以上符合中国人特点的人工关节、创伤和脊柱内植物等高端医疗器械。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经普及并广泛应用,尤其是人工髋、膝关节。在西方国家,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继胆囊切除术后占第二位的外科手术。在美国,每年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不少于20万例;在全世界,每年约50万例。在美国和欧洲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据估计目前每年约20万~30万例,15年以上的临床优良率已在90%以上。
我国在近20年内全面开展了人工关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而且随着病人知识水平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病人数量的大幅增加,我国人工关节已逐步跟上世界人工关节的发展,水平也因交流的通畅而迈入国际水平的行列。
近十余年来,不同厂家的国外人工关节产品逐渐进入我国,促进了我国人工关节临床及研究的发展。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王聪介绍,目前,人工关节主要分为人工膝、髋、肘、肩、指、趾关节等,其中市场销量较大的产品为人工膝关节和人工髋关节,这两种人工关节的置换数量约占全部人工关节置换量的90%。
“国产人工关节如果按照亚洲人的体型特征量体裁衣,将更符合中国患者的需要。”解放军309医院关节外科主任黄迅悟认为,进口人工关节价格较高,而且大多是按照欧美人种的解剖、生理特点设计的,临床应用中存在解剖形态与亚洲人种不匹配等问题。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国产人工关节的产品质量,应密切联系设计研发和临床使用这两个关键关节,使产品经过从科研到临床,再从临床到科研的反复“磨砺”,从而提升国产人工关节的市场竞争力。idlj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