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采购就是“对健康的采购”,采购的质量和效果,不仅关系到一个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尤为重要。
医疗采购中的“暗礁”
医疗器械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种类繁多,行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实践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不能尽善尽美地满足需求,有时还会受到质疑。总体来看,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采购人主观意愿较强。采购人的需求是整个采购过程的首要环节。医疗设备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商品,不同的厂家生产的设备一般都会有不同的功能和侧重,这就常常导致有些品牌的技术参数具有其特殊性和唯一性。根据不同的医疗工作需要,由于一些供应商促销与广告等等原因,采购人在提出采购需求时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意愿,甚至直接要求指定品牌,或按某一品牌产品提出技术参数要求。这样,不仅影响采购需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弱化了竞争机制,更影响了采购工作的公平、公正,引发了供应商的质疑和投诉。
二是评审专家评审存在片面性。评标是整个采购过程的重要环节。由于评审专家或采购人存在对竞争产品认识的片面性,这就容易导致评审的不公平。评审专家一般都产生于各大医院的教授或主任,他们长年与供应商打交道,由于平时习惯了使用该品牌的医疗设备,有时看到品牌就知是哪个投标人投标,在评审中自然会对该品牌的设备有所“青睐”。评审专家在评标时只要稍有不慎,就会使招投标活动陷于被动状态。
三是陪标串标现象时有发生。各种形式的围标、抬标、陪标等串通投标行为或明或暗,时隐时现,已成为制约政府采购招标工作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