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眼科医生蔡瑞芳宣布,为防手术后遗症,他个人将停做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一时引起大众对该手术的担忧。该手术安全性、可靠性究竟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医生、上海眼科学会视光学与屈光手术学组组长、上海激光医学眼科学组组长周行涛教授,他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自1993年5月3日首开这项手术,19年来已经做了数万例,未发生威胁视力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可以负责任、客观地说,只要适应症选择得当、用好的设备和技术,该手术依然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中国近视眼领域著名专家、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褚仁远教授告诉记者,手术设备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好坏。目前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设备已发展到精确度、手术安全性、稳定性、视力恢复等更高、更快的第五代产品,并应用更先进的飞秒激光代替传统角膜刀。当前更新一台近视激光手术系统需500万元至1000万元。为节约成本,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已用了近20年的第一代手术设备仍在使用,如何管理是大问题。
褚仁远认为,如今汽.车有年检、强制报废制度,但对事关“人眼安危”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设备,国家缺乏监管。多年来,相关专家一直打报告建议,希望国家对这类医疗器械建立强制报废制度。他认为,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设备,最多用10年就应该强制报废,如不这样,蔡瑞芳医生担心的问题就会不断发生。国家应尽早建立超时医疗设备强行报废制度。
据了解,目前上海每年做该手术达3万多台,有23家经批准的眼科医疗机构在实施该手术,近几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同时褚教授指出,当下有些眼科医疗机构出于商业目的,给一些不适合做该手术的患者做了手术,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后遗症,譬如有些干眼症患者、视力并没有稳定的青少年及眼部有活动性炎症的患者,在不被告知或不完全被告知的情况下“被手术”,其风险可想而知。
周行涛教授强调,只有符合手术条件的眼睛才能在手术中获益,风险最低。近视患者一定要选择规范的医院和规范的科室,一个严谨、规范、有优良资质的医生会对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厚度、暗瞳直径、眼压、眼底、职业、性别、年龄、爱好、习惯等多项内容作综合分析与设计后,才决定是否实施该手术,如何实施,并全面衡量、综合考虑包括患者将来眼睛老花后等会出现的情况。同时,也一定会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维护患者利益使其真正从近视手术中获得满意视觉idlj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