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我国进口的五大类医疗器械产品中,进口额排名第一的诊断与治疗设备,其进口额为82.29亿美元,在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中占比高达75.59%;保健康复用品的进口额虽然排名第三,但其进口额增速却高达617.74%(见表1)。
从具体产品看,2011年,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产品主要有“彩色超声波诊断仪”、“X射线断层检查仪”、“导管、插管类产品”、“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内窥镜”、“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管”、“肾脏透析设备”、“人造关节”和“注射器”。其中,“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和“X射线断层检查仪”进口额较高,分别为7.25亿美元和6.88亿美元,“医用直线加速器”进口增速较快,为43.68%(见表2)。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仍以高端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不易研发制造,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2012年,随着我国推出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以及加强对新医疗技术、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的资金投入,预计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将保持强劲增长速度,全年进出口额有望突破300亿美元。
在世界经济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性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国内外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均呈现上涨势头,一些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出口退税为利润的医疗器械产品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以这些产品作为支撑的企业可能面临资金难以周转、员工流失和生产活动中断等问题,从而可能无法及时向国外客户交货,造成恶性循环。而那些以技术含量高、使用方便、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新产品为支撑的企业则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此外,近期汇率变化很大,人民币持续升值,这对那些依赖汇率差价、利润空间较小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无疑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国企业应狠抓技术、自主创新,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逐步进入中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同时,我国企业应作好市场定位,利用好自身的产品价格竞争以及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开拓亚洲邻国(如印度、俄罗斯、阿拉伯,以及东盟国家)市场,与这些国家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新兴市场上占得先机。idlj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