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内窥镜技术是直视性的腔内检查手段,利用内镜及其他附件对人体消化道各器官进行各种精细的检查、操作随着电子内窥镜的普及,通过进修学习尽快掌握电子内窥镜技术,越来越成量中小医院临床医师的迫切愿望。浅谈结合消化道的解剖知识带教消化道电子内窥镜的体会。
1 消化道的解剖知识是学习的关键
对消化道解剖结构的理解将影响到对内镜技术的认知水平,是内镜学习必须掌握的,而且上消化道是其重点。口咽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空回肠及结肠、直肠的解剖结构,是每个胃镜医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充分认识些结构,不仅能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有利于熟练电子内镜的操作手法,并能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例如对咽喉部结构的理解,可以很好的指导胃镜从咽部进入食管的进镜动作;对十二指肠球部结构的领会,可以很好的理解球部溃疡为什么会好发于球部壁。电子内窥镜技术虽然在监视器荧屏直视下插镜,操作医生还应掌握喉口、梨状窝与食道入口的关系,以便准确、适时地将胃镜插入食道。切记因对咽与喉部的解剖生理知识掌握不够或对电子内窥镜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够,在胃镜插入食道入口前,或者简单粗暴,或者重复操作,加重了受检者的痛苦,无形中使负面影响不断扩大。除掌握消化道的解剖知识外,还应掌握电子内镜的原理和机械结构、消化道内镜检查法的相关知识以及电子胃镜检查流程等[1]。授课方式有正规和非正规之分。但建议至少有一次正规授课,主要讲解消化道的解剖知识、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并发症和禁忌证以及内镜检查的医学伦理,以及内镜发展史和国内外内镜检查现状及前景。检查流程可以带教医师亲身示范,或者指导、监督的方式进行。
2 常规操作及疾病认知的教与学
电子内窥镜操作及疾病认知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每位进修医师最关注的重心。充分理解消化道解剖结构,可以使电子内窥镜操作教学更容易。最初学习应让进修医师只操作检查全过程的某个阶段,例如电子胃镜应先学习通过咽喉部,进镜至食管后,教师接过镜子继续完成检查,或者过胃底、幽门等等。某些特别的手法,如胃底的“U”形反转,不适宜教学初期就传授,应该在后期进修医师对操作有一定体会基础上学习[2-3]。操作的学习过程中,必须穿插对疾病认知的教学。检查是手段,诊断疾病是目的。对疾病的认知有两个来源,一是内镜检查相关书本知识,一是带教医师的本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国内外有许多优秀的书籍值得学习,有些书籍堪称经典,值得反复研读。对操作的学习是个短期行为,一旦掌握要领,熟练程度也会随着经历更多的病例逐步提高。但是对疾病的认知是个持续的过程,不仅再学习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即便是结业后仍然需要不断的进步,及时跟进各种进展,才能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3 电子内窥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杜绝“操作至上”的错误思想。不少进修医师学习电子胃镜检查,往往就是只抱着学习操作的目的,心中只有“镜子”,以为会操作就是学会了胃镜检查。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必须在学习开始就要纠正。仅仅会操作只能被称为“匠”,不能成为真正的内镜医师。电子内镜检查不仅仅是一项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作出诊断,为后续的诊疗行为提供依据[3-4]。诊断疾病才是内镜检查的重点,只有正确的诊断才使每一次操作有了真正的价值。另外,要提前终止不良行为和危险行为。不良行为和危险行为是指操作规范所不允许的不规范操作,对医患双方都毫无益处,甚至引发医疗事故。因此,这一类行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应该在出现苗头的时候提前终止。另外,带教老师及时接替操作是对进修医师的一种保护,也是对病患负责任的表现。
总之,电子内窥镜教学是进修医师和带教医师的互动。只有教和学双方共同努力下,在逐步熟练内镜操作的基础上,持续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才能真正圆满地完成的电子内窥镜教学,培养出合格的内窥镜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