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创手术器械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掌握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要联合医疗机构,实现产业化,提升竞争能力
当部分医院管理者对微创医学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临床科室对新技术的自主选择上时,一些更具远见者早已把目光投向由微创引领的未来医院变革之路:将微创医学打造成为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临床诊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抢占学科制高点。
“作为一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医学,微创医学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差异化的战略选择。”有业界专家指出,微创技术为医院带来的改变并不局限于学科战略层面,在行业制造商与医院管理者对微创技术发展的良性互动上,不仅呈现的是微创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核心理念亦正悄然从“以机构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1.以患者为本推高市场
在医改方向从规模化转向精细化的进程中,医院管理者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控体现于对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教授向笔者透露,仁济医院预计在2015年前,医院采用微创手术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0%提高至35%。
据悉,微创技术已在仁济医院的众多科室推广应用,如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五官科等,无论是应用疾病种类还是临床研究范围都在不断拓展。李卫平坦承,希望微创技术能在仁济医院的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在学科发展、技术含量、服务理念、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起着引领性的作用,能促进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微创手术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从事微创外科医疗器械行业多年的KARLSTORZ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杨梅对于中国本土的医疗机构对微创技术认知的提升深感欣慰,“我很高兴能看到国内医院的转变,这意味着医院管理者对微创的认识已经从一项新技术上升到学科诊疗理念的层面。”
2.手术器械主要靠进口
长久以来,外科医生借助手术刀不断地为病患诊治疾病,经过传统手术的创伤之后,患者虽然可以暂时生存,但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这也成为限制重大外科手术实施的“瓶颈”。
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现状是,目前我国的微创手术器械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旭提出,国内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特点,一方面加大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突破技术难点,掌握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要联合医疗机构,通过其临床资源对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实践,实现产业化,提升竞争能力,赶超国际领先企业。
“外科医生加大对手术微创化的追求力度,其实更多是源于以病患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体表和体内组织的创伤,减少对身体的损伤,尽最大努力追求手术微创,这应该是每个外科医生的信念和行动。”杨梅认为,能够更大程度惠及病患,才是微创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