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克利夫兰)的Justin Lappen医生在美国母婴医学会(SMFM)赞助的妊娠(研究)年会上报告,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安全分娩联盟数据所进行的二次分析显示,在37~40孕周进行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引产的产妇发病率(基于子宫切除术、输血、重症监护病房转移、静脉血栓栓塞和死亡的复合转归情况)并没有持续增加。但在第37孕周引产的产妇中,其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确实有所增加。
另外,该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还发现,与4407例期待疗法的产妇相比, 1626例引产产妇在第37、38、39孕周进行引产均增加TOLAC失败风险[比值比(OR)分别为1.53、1.74和2.16]。
研究对引产组和期待疗法组产妇在孕37~40周的整体情况进行比较。在调整曾经正常阴道分娩、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症、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性别因素后发现,引产与产妇发病率持续增加无关(孕37~40周OR分别为0.49、0.64、1.87和1.06)。
而孕39周产妇发病率风险增加主要是由于TOLAC失败的产妇输血风险显著增加所导致的, Lappen医生解释道。
然而,与在孕37周后分娩的期待疗法组产妇相比,孕37周进行引产的产妇其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风险增加(OR,2.51)。
Lappen医生说,分析发现,孕37周后进行引产的产妇其风险并未增加,且也未增加孕程中的新生儿发病率(定义为5分钟Apgar评分小于5分、脐动脉血pH值小于7.0、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死亡的复合转归)风险。
“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是用来改变目前的产科临床操作,而是为适合TOLAC的产妇选择恰当分娩方式提供了依据”,Lappen医生说。
研究人员报告了低风险队列的子集分析结果,该队列排除了罹患慢性疾病不符合期待疗法组条件的产妇,且只纳入引产组中非临床指征产妇。
子集分析发现,引产与产妇复合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并未改变,在孕39周时的风险仍较大,同时仍与TOLAC失败的产妇输血风险增加相关。
然而,孕 37周时引产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的相关性不再存在于低风险队列中,在该列队中孕39周时的风险降低了一半(OR,0.52)。在整个队列中,未发现引产与新生儿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与主队列发现一致,临床上也并未发现引产与TOLAC失败风险增加有关的证据,”Lappen医生说,且这一发现仅仅在第38孕周和39孕周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分别2.67和2.34)。在整体队列以及低风险队列中也并未观察到引产和子宫破裂相关。
该项研究对象来自安全分娩联盟在2002至2008年12个中心中纳入的超过228600例分娩妇女中存活且单胎妊娠至少37周的孕妇,安全分娩联盟收集数据主要用以描述当前产科临床及转归特征。
Lappen医生声明无任何经济利益冲突。
爱思唯尔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