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医用敷料出口额为22.90亿美元,同2011年相比下降了6.98%。同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总额11.96%的增幅相比,这个负增长的数字显得比较扎眼。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降低固然是导致医用敷料出口明显下滑的直接原因,但创新不足、内斗消耗等产业内愈发凸显的深层次问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形势,一些医用敷料行业的有识之士呼吁业内企业要抱团过冬,一起走出困境。
日前,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用敷料分会举办的中国医用敷料龙头企业年度峰会上,来自医保商会、奥美医疗、江苏健尔康、绍兴振德、稳健实业等行业组织和业内领军企业的负责人一起交流企业情况、分析行业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医保商会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指出,医用敷料长期以来是我国大宗出口产品。如今,国产医用敷料占全球医用敷料市场60%~70%的份额,产品出口到180多个国家或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可是,近几年来,我国医用敷料的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一方面,由于新型材料,比如无纺布、新型黏胶敷料等越来越受临床医务人员的青睐,这就导致传统棉制敷料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棉价居高不下,导致医用敷料企业成本高企,产品价格优势受到了威胁。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收储政策的支撑下,国内棉花价格企稳,但是国外棉价持续下跌。如今,中国棉价比美国高出93%,比印度高出79%,无论是绝对价差还是价差百分比,都处于最高水平。预计2013年,国内外棉价走势将继续分化。
医保商会医用敷料分会理事长、奥美医疗总裁崔金海认为,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国内棉花成本都将会高于进口棉。由于我国医用敷料行业体量较小,在纺织产业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企业在申请棉花进口配额时存在较大难度。他表示,医用棉制品的附加值不比服装低,业内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产业升级争取配额。
除了用棉成本高企,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国外监管日趋严格等,也是医用敷料行业要面对的挑战。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强调重振实体经济,而美国更是喊出制造业回流的口号。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可能通过政策、法规杠杆来限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从而达到保护其本国或本地区相关产业的目的。不少国内医用敷料企业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许多国内医用敷料企业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qsr820质量体系规范中的适用条款关注不足,因此导致出口货物被要求退换等情况的发生。所以,业内企业要保密不保守,多交流遇到的类似问题,通过学习、了解、实践逐步克服,并在整体层面上使我国医用敷料行业升级。
对于这样一个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容量又较大的行业来说,要形成有序竞争的大环境颇具挑战性。医保商会医用敷料分会正是在很多国内医用敷料企业尝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带来的一系列苦果之后,由一些业内人士发起建立的。蔡天智称,2013年,我国医用敷料行业将会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其中来自新型高端敷料的冲击将非常激烈,要在新型敷料市场上获得份额,行业必须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这也是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因此,现阶段,企业间的合作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