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付东红)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科研人员采用“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生态模式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进行干预,发现短期内可以改善腰围、腰臀比(WHR)等中心性肥胖指标,干预效果女生优于男生、乡村优于城市、小学优于中学。专家表示,此模式可作为一种有效干预手段推广使用。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陈天娇副教授介绍,该研究选取北京市房山区城市小学、乡村小学、城市中学、乡村中学各4所,分别选取两所学校7岁~18岁的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另两所学校学生为对照。共有3175名学生参加两次体检,其中干预对象为1661人。干预措施包括,利用健康教育课、肥胖指导手册、主题班会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利用饮食运动行为记录表的方式督促行为;学校层面,利用大课间等提高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举办“健康饮食快乐运动”活动月,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征文征画活动,张贴海报,校园拒绝零食与含糖饮料,组建可爱嘟嘟训练营等;家庭层面,利用家长讲座、分发宣传手册、倡议书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并鼓励给孩子情感、环境和物质支持。 结果显示,未干预组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是干预组的1.12倍;排除性别、年龄和城乡因素影响,干预组比非干预组腰围降低0.63厘米,腰臀比降低0.02。陈天娇指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生态模式干预不仅对非超重肥胖学生有效,对超重肥胖学生更有效。该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干预对象的人群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今后预防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