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宋琼芳□ 小陈患肠梗阻,持续高热,全身发黄,骨瘦如柴,奄奄一息。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主任刘保池查阅小陈的资料后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感染,反映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CD4T淋巴细胞每微升只有1个,而正常人是500个以上。小陈很可能是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 刘保池几乎每天都要跟“特殊感染病人”打交道。这一次,他会诊的小陈才20多岁,确诊患有艾滋病和肠结核肠梗阻,多器官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全线崩溃,年轻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可是,在刘保池看来,救命的“解药”或许就在小陈自己身上。 自体骨髓输注或可免疫重建 故事得从4年前说起。 “刘主任,我知道自己没救了,你也别伤脑筋了。”艾滋病患者老张对刘保池说。老张是艾滋病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保守药物治疗无用,要么换肝,要么等死。而现实情况是肝源少且换肝手术费用昂贵,艾滋病患者大都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经济情况较差。 这样的患者,这样绝望的眼神,刘保池已不止一次面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是一道医学难题,艾滋病合并肝硬化的治疗更为棘手。不换肝,还有其他办法吗? 刘保池检索国内外最新资料发现,目前已开展的临床研究显示,骨髓干细胞对肝硬化有改善作用,干细胞移植到肝脏后,有可能分化成肝脏组织而使肝硬化情况好转。可是,经过肝动脉插管输注骨髓干细胞到肝脏不一定都能存活,所以治疗效果不稳定。 刘保池冒出一个念头:“干细胞好比种子,骨髓的其他成分好比土壤。将种子和土壤一起通过门静脉途径移植,会不会更有利于干细胞的定植、分化和增殖?但是,骨髓中有脂肪细胞,将骨髓整体移植到肝脏是否会引起脂肪栓塞?”他抽出兔子的骨髓,将其整体经门静脉输注到兔子肝内,结果证实自体骨髓输注到肝内是安全、有效的。 在解释了治疗方案,并征得患者同意后,刘保池开始为老张手术:先把脾脏切除以解除脾功能亢进,在手术中经网膜右静脉插管,埋置一条通往门静脉的管子。术后,他将老张的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到肝内。两周后,老张的肝功能逐渐好转。3个月后的影像学检查发现,老张的肝脏体积增大,腹水消失。现在,老张的肝功能已恢复正常。 刘保池用这个办法为9位艾滋病肝硬化和60多位一般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进行了治疗,这些患者的肝功能都逐步好转。“自体骨髓能促进艾滋病肝硬化的肝功能重建”相关论文,2013年发表在《自然》旗下的《细胞凋亡与疾病》杂志上。随访中,他意外发现,艾滋病肝硬化患者不但肝功能恢复正常,CD4T淋巴细胞数值也开始向正常回归。刘保池眼前闪过一道光:这是不是意味着自体骨髓输注可以促进免疫重建? 这些发现受到中科院关注,中科院先导课题资助了这项研究。 改写患者命运的“创新” 小陈已结婚,妻子怀孕待产,在南通老家盼着他回去。“我还能回去吗?能见到孩子出生吗?”小陈轻轻吐出几口气。“我们尽最大努力。你和医生积极配合就有希望!”刘保池回答。 在抗病毒、抗结核、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刘保池开始为小陈做手术,经网膜右静脉插管建立通道,做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术后,小陈病情逐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黄疸消退,体重增加。 从治疗老张那时开始,刘保池就不断思索常用骨穿针的改进。此次给小陈使用的骨髓采集器,就是刘保池“更新换代”的结果——为增加骨髓干细胞采集数量,刘保池研制了增加侧孔的骨髓采集器,已获得国家专利。同时,借助手术埋置的植入式骨髓输注系统,他为小陈建立起由网膜右静脉将骨髓输注到门静脉的绿色通道。这一骨髓采集应用和输注途径的创新,将小陈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刘保池的手上还有其他情况危急的艾滋病患者:小方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确诊为艾滋病合并淋巴癌,需要化疗,可化疗会加重免疫损伤,可能发生严重感染,但不化疗任凭肿瘤发展也会危及生命。 可不可以用患者的自体骨髓挽救因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刘保池继续想办法。人家有冷冻卵子,为什么不能在病人接受化疗前,先抽出他的骨髓冷冻起来?人类红细胞可以在4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35天,骨髓中的干细胞能保存多久?刘保池先把骨髓放在4摄氏度的冰箱保存,一周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干细胞全死了。他再尝试把骨髓放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冰箱保存两周,结果复温后发现干细胞仍然富有活性! 刘保池把这个办法用在小方身上,结果成功了。化疗前采集患者骨髓保存,避免了化疗药物的损伤;待化疗药物在体内排出后,将事先保存的骨髓经门静脉输回,明显促进了骨髓重建。 这个办法不仅是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的福音,也是所有必须接受化疗患者的利好消息。不过,研究之路还需探索:保存骨髓干细胞的数量、复温的方法、骨髓保存液的优化…… 在刘保池看来,救命的“解药”常常就在患者身上,而他愿意用一生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