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特权为国企开后门的做法并不少见,这打破了正常的公共秩序,这也是通过变卖公共医疗资源为自己谋私利。因此防范特需医疗演变特权医疗,容易导致公共医疗资源被不当配置这一点来看,公立医院就不宜打这张牌。
一家公立医院为两家大型国企提供服务。内容包括提供预约门诊、健康咨询;享受专门医护人员陪同检查、代挂号、代缴费、代取药品及检验报告等服务。尤其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手术、住院等服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公立医院的此举当然自然不是随便推出,至少形成了三方受益的局面。从特色增值服务中赚到了医疗正常收费之外更多的钱,而且拿到了可以巩固客企关系的资源,患者不仅得到了及时的优质医疗服务,还享受到高规格待遇。
假如公共医疗资源被金钱所左右,看人说话那就意味着公共医疗福利的减损,这才是让人担心的问题。问题在于健康与生命,无论于富人还是穷人都是同等重要的。现在当集中了医院优势资源,提供的是高层次的医疗服务,而且有着与此相应的管理,但是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平等的享有是不公平的。穷人享受的医疗服务就明显地出现了差异。而且在现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以损害穷人的利益为代价。也意味着其他的患者将因此多多少少受到边缘化的对待,进一步激化医患冲突。
公共医疗的投入向大医院集中,一直以来都是难以解决的症结,这不仅人为制造了医疗服务供给的紧张,同时也催生出医疗服务的等级化出现,也为一些大医院公共医疗服务分级创造了条件。因此应加快完善公立医院管理立法的步伐,解决好公立医院如何管理无据可依的问题。同时体现出公众的话语权和监督权,即建立公众维权投诉问责机制。实现公共医疗服务的均等化,让公共医疗更具平等的公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