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衣晓峰 通讯员生利健)在细胞及动物研究基础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田野团队将声动力疗法应用于下肢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中。结果表明,此疗法能明显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解除患者肢体疼痛和头晕等症状。相关文章近期陆续发表于《血栓与止血》《超声化学》等国际专业期刊上。 声动力疗法将超声波与卟啉类药物相结合,利用超声的强穿透能力,将声能由体表传递至深层组织,直接活化聚集在细胞内的卟啉类药物,以催生活性氧分子,调节细胞功能。田野自2004年起,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证实,卟啉类药物可高浓度地聚集在血管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内,由卟啉类药物介导的声动力疗法,能减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危险,改善斑块炎症环境,促进斑块中脂质的流出,进而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经医疗和伦理机构审批后,自今年6月起,田野团队率先尝试把声动力疗法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经患方及家属知情同意,他们选取了4名患者,对2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治疗。血管超声检测显示,这些斑块的平均动脉直径狭窄率为63%,最严重者狭窄率达90%以上。经一周治疗后复查,所有斑块狭窄程度均有所减轻,平均动脉直径狭窄率降为50%,患者下肢发凉、麻木、行走后肢体疼痛以及头晕等症状几近消失,且生化及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该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围绕声动力应用的关键基础和临床问题,进行相关仪器、设备和药物的研制开发,累计获得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2项国家支撑计划资助。相关原创性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